第768页

家里的三层楼,一共有八个房间,一楼住着杨培敏俩口子一间,本来她想住二楼的,但是她怀孕生孩之类的,走上走下也是不方便也就作罢。陈桂枝因为年纪问题也住在了一楼,还有一间,被做成了杨培敏的实验室,杨培军兄妹住的二楼,沈宜香前段时间搬了回来,也住在二楼,要是沈宜月过来,也只能是住三楼了,三楼之前一直是放着杂物的,没怎么收拾,陈桂枝现在就想收拾出来。

这房子之前是签了一年的合同,到了期限,杨培敏也懒得续约了,直接向房东买了下来,800元的价格成交了。

杨培敏看到陈桂枝这个说风就是雨的念头也是有些无奈,不由劝道:“娘,现在还早呢,这爬上爬下的,你别累着了,到时候让宜香再帮着收拾吧,两姐妹的爱好,肯定知道彼此的爱好,正好让她来布置。”

陈桂枝笑着应了,然后就说起这双胞胎女儿来,“以前啊,她们总会黏在一块,啥都要一样的,衣服鞋子连头绳都得要一样长短,小时候一生就是俩,那会儿可难带了,一个人的奶水不够吃,也只能跟着我们吃菜糊糊,但那个哪能吃得下,只能用水兑水兑得稀稀的,几乎是跟喝水两两样了,一天到晚哭,哭也是两人一起……大伙都觉得烦,她奶还想着送人了,我拦着没让……一转眼都这么大了,现在两人都也不爱黏在一起了,爱好也变得不同……宜香也谈对象了……”

然后说到沈宜香,陈桂枝又是多叹了一口气。

虽说这小女儿是搬回来了,也没什么可烦心的,但是她烦的是小女儿的婚事来。

几个月前,陆海玲说她娘生病了,陈桂枝就打定了主意要劝着陆家两个儿女把他们娘送往医院看一下好让人放心。

第二天陆海玲过的时候,她就直接提了,但陆海玲却是说因为吃了药已经没啥事了,陈桂枝总还是不放心,等陆海军过来的时候,又是跟他说了说,让他带着母亲去看看,陆海军答应了,当天就带着他娘去了医院,那边的医生说是没啥事,就是以前的一些月子病跟以往的苦日子饿得狠了,有些贫血,得回家里好好养着,多吃些营养的东西。

陈桂枝知道后叹了口气,她们这些日子过来的,都差不多是这个病了,于是让宜香买了些鸡蛋红糖过去,让她好好补补。

陆海玲那边她也是嘱咐着,做些好东西给她娘吃,这个孩子也是答应了,自己看着她乖巧,家里面晒着的腊肉腊鸭给她带了好些回去。

过了段时间,陈桂枝抱着孙子在门口跟人聊天的时候,看到了出院子里洗衣服的海玲娘,她那个样子一点儿也没有调养过来的样子,人好像比之前还瘦了还憔悴了,有一个小孩从她旁边跑过,带见也差点把她碰倒了。

陈桂枝非常地惊讶,心里想着,难道她这是又病了,那会儿想着自己抱着孙子也不好走回去问她,乐乐娘说过,小孩子最好不要太凑到病人那儿,很容易传染到病菌,所以她也没过去。

等陆海玲过来的时候,问起她来,她却说没有生病,家里都是好吃好喝地给她做着。

第四百三十四章 吓到

陈桂枝也是心里藏不住事的,就把这个疑问跟家里人说了。

众人一致讨论起来,都觉得这里面一家是蹊跷。

其中最是活跃的当属杨培军了,此人好奇心爆棚,不探个究竟睡不着觉的那种。

杨培军这人的嘴巴也随了张名花,能说会道的那种,在社交面前是杠杠的,于是他跟皮革厂职工院里的几个小伙子混熟了,特别有个小通十二三岁的男孩,在受他钱财之下,很乐意帮忙留意陆海玲家的情况。

于是他每天接到隔壁‘小通’的情报。

“早上陆家一般不做早饭,只烧了一大壶水,陆海玲出来上班的时候,陆老太太才追出来给了颗糖,说什么让她嚼着去,再喝几口水也能饱饱肚子。”

“午饭是陆海玲从厂里打回来的,一人的份两人吃,我都看着呢,她们家里根本就没有生火,陆海玲下班回来的时候,看到她拿着一个饭盒回来,那个饭盒咱们用的一样,那里面能装多少东西,都是知道的,所以我能断定这一份饭菜是她们母女俩分着吃,晚饭有时候也是这样,有时候就是从你们那儿拿着馒头啥回来的,还是没有生火。”

“我不晓得这个人有工作有工资的,比我们家还抠门,有时候那陆海玲拿着啥东西回来,都是尽量避着人的,要是有小孩围过去,她还会小跑着回家,那个小气样儿,还真以为人家要抢她的一样……”

“我这不是收你了你的钱嘛,为着良心办事,我就更加地关切她们家的事了,那个老太婆每隔几天就出一趟门,每回出门的时候都是天微微亮的时候,要不是有一回我晚上喝多了水,早上给急醒了,我还看不到呢……我就想一个农村里的老太太,她在这边人生地不熟的,出门做什么?我看一定是什么大事,看来这个才是关键,所以我跟了上去,你猜她去哪儿了?”

杨培军听到这儿,好奇心也是越发起来了,“难道是去卖东西?”

“不是,她去的是邮政局,她手上的那一袋子的东西是要汇的,我看到后,就明白了,原来她们母女俩每天省着抠着,原来是剩下来给人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