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质发动机的重点是工质二字,它需要时刻消耗工质进行做功,就跟拿个石头往后抛你会获得一个向前的反作用推力一样。
虽说太空中无重力影响速度损耗不大,但漫漫星途,复杂的引力,无尽的星际尘埃还有星际气体团这些都会对飞船造成减速。
或许这个减速会很小,可在数光年十几二十光年的尺度上你也需要耗费大量的推进质量来维持速度。
另外相对论因素也需要考虑,速度越大物体质量越高,加速效率就越低,实际中工质发动机并不能随意加速下去,把速度提升到十分之一光速就是实际极限,再加速那成本太高了。
所以那些可控核聚变一突破没几年就展开星际航行的人,一定是拥有随身空间的主角,空间里面有几个星系的物质可以用来消耗。
“这样对接下来该如何发展你有什么建议?可控核聚变突破后社会制度该进行怎样的调整?”
领导停顿了一会儿,把陆毅说的话消化完毕后询问起下一个问题。
“教育。”
陆毅认真地说道:“具体制度细节我无法回答,不过未来的变化趋势我倒是可以说一下。
可控核聚变突破后,资源性问题短期内算是彻底解决了,可以预见接下来文明将进入快速发展期,物质会越发充沛,社会的重心也将越发由物质偏向于精神。
精神文明需要引导建设,不然很容易出现所有人乃至社会整体沉浸在醉生梦死,娱乐至死的情况。
其实这一个趋势在我们进入21世纪后已经有凸显的痕迹,但在未来这个问题不控制却会越来越严重。
所以我认为接下来国家应对教育进行宏观调控,在未来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的时代,很多行业很多工作其实都没必要存在,智能化系统和智能机器人就能代替。
这时我们应该提前做准备,减少这些必将面临淘汰的行业学科的教育投入,让更多的孩子转向科研,转到基础学科上,转到文化和制度建设上。
资源问题解决,科研和精神文明的建设才会是一个文明真正的核心。
可以预见未来资源问题解决后,政府的职责不再是提高经济,提高资源人均分配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政府的职责更应该转向如何合理的使用生产力,合理的分配资源,确保文明成员不会在无限富足的物质生活明的活力和前进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