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恐怖的是常人的脑洞就叫脑洞,想想就好,这群疯子却能根据自己的脑洞,从现有各种条件中搭建出一个数学模型,用数据精准地告诉你相信我!没问题!
人会骗人,数学不会骗人。
一言不合甩数模,之前自己用的很爽,但为什么当别人拿着一个数模,证明自己的恐怖设想是没问题时,这感觉怎么就这么糟心呢。
“把你的数据给我看一下。”
缓了将近一分钟,陆毅这才拿过卫鸿刚用了不到两个小时构建出来模型,看得出来在玩数学上还比不上林教授,但想想对方的主业是研究发动机的,那这感觉就怪恐怖了。
看了十几分钟,陆毅把笔记本交还给卫鸿,说道:“还有很多数据不完善,同时磁场抵御等离子体冲击部分的数据更是一分都没有,你确定没问题?”
“没完善的数据这两天我就能完成,从现在表现出来的数据来看这个构思是没问题的,磁场抵御等离子体的冲击我需要核聚变反应堆的磁场约束数据才能计算得出,所以就没有写。”
卫鸿解释了这两个问题,然后又似乎怕陆毅不是研究航天发动机的对这个猎户座发动机不够了解,拿着笔在纸上粗略画了个火箭发动机的结构图,解释道:
“陆总工,现在航天发动机的壁障不是推进燃料,是材料!
提高发动机的推力就只有两个方向,要么提高工质喷射量,要么提高工质喷射速度。
提高工质喷射量,那就是提升推进剂单位时间的燃烧输出,这对推进剂是很大的成本负担,同时推进剂本身的重量也会成为一个阻碍。
火箭发动机的舱室形状就像一个沙漏,上面是燃烧室,燃烧的高温工质向下喷射,越往下舱室空间也就越小,同时喷射速度也越来越快。
当越过喷嘴颈口处,舱室空间又开始扩大,高温高压还没有完全燃烧的喷射工质在扩大的舱室空间中发生膨胀,膨胀的压力作用在喷嘴内壁上形成推力。
等份燃料的情况下要想提高发动机推力,那就要提升喷射速度和这个膨胀压力,压力越高,喷射速度越快,温度越高,膨胀压力越大。
这一个压力和温度都是燃烧室给予的,所以这涉及到一个问题,那就是材料的承受上限,是喷嘴内壁承受的膨胀压力达到上限,而是火箭发动机增压燃烧室的压力达到上限。
现代火箭发动机燃烧室的压力和温度已经达到现有材料的极限无法再提高,除非材料发生突破,不然就只能从设计上下功夫,但火箭发动机的设计构造就这么简单,这方面的优化空间并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