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页

“能在上京活下来并补贴家里,你已经比大多数人强了。”

陆毅翻开笔记本看了几页,眉头不由挑了挑有些感兴趣地问道:“热膨胀反冲?”

“对,这个想法大概是去年您在研究等离子体湍流模型时,我们知道后开玩笑的聊天说起要是可控核聚变突破,人类就有了能源和资格走向星际了。

当时闲着无聊就和舍友讨论要是人类走向星际,到底会以怎么样的方式,用怎样的技术更加低成本的摆脱星球的束缚。”

青年大概回想道:“现在的火箭发动机肯定不行,燃料推进剂成本太高了。

离子发动机很适合用在深空领域,可在升空领域跟火箭发动机有同样的弊端,就算解决了推力小的技术难题,也需要消耗大量的推进工质才能把速度加速到逃逸速度进入太空。

当时我们设想的是太空电梯,在地球同步轨道建设太空港口,通过太空电梯进行地面和太空的物质运输还有人员的传送,航天飞船则不降落到地面,而是在太空港口上停泊。

这样的方式可以让物质和人类能更方便快捷,也更低成本的脱离星球进入到太空之中。

不过在大概计算了建造这样一部太空电梯所需要的代价和资源,就算所有技术难题解决了,就算了有了可控核聚变技术,人类不倾整个文明之力耗费数十年的功夫,这个太空电梯也根本不可能建成。

而人类在没遭遇危机或者现有制度不发生变革的前提下,根本就不会倾尽文明之力去建造这样的一个项目,能分出3分资源投入到这个项目中就算不错了。

所以这个太空电梯真正的时间至少是120年,算上要解决掉一系列的技术难题才能谈建设,那保守估计要140年以上。”

“所以觉得140年太久就有了这个构思?利用核聚变产生废气的超高温对高热膨胀系数的物质的作用,借用物质的膨胀压力进行加速,很不错的创新想法。”

陆毅越翻看眼睛越亮,随后把笔记本交给林梦查看,让她大概验证下上面的结构数据和数据模型是否正确。

“我这也是根据火箭发动机的做功原理,结合核聚变反应堆的特性想出来,并不算完全的创新想法。”

被陆毅一顿夸的青年有些尴尬不好意思,要是同学朋友夸一下那还能秀一秀装个逼,但眼前这位,就算年龄比他小几岁,被夸奖还是感觉有些受宠若惊。

“火箭发动机的做功原理北航这里100人有99人懂,但就是没人想到这个想法,或者想到了没人去完善和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