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页

“对,楼上说的没错,思路和过程很简单,但如果没有相应的数学模型,数据量能让世界上最强大的超算绝望。”

“也就是说,首先你的要有一位不到20岁就能证明哥德巴赫猜想的数学家狗头”

陆毅的围脖吸引了大量关注,年关将近,国内研究可控核聚变的east项目组也是注意到了这个探测等离子体湍流的思路以及陆毅上传的原始数据。

凌晨时分,项目组内依旧灯火通明,一位院士无奈摘下眼镜,深深叹了口气。

“这个方法并不行。”听闻这话,周围几人顿时露出失望的色彩。

“郑老,真的不行吗?”

项目组组长走上前对这位数学家院士再次确认询问,等离子体湍流,是当前可控核聚变遭遇的最大问题之一,这个问题不解决,就算更高温的超导材料面试也很难把可控核聚变实现商业化。

“一些评论并没有说错,数据量太复杂太庞大了,随温度的提升这个复杂量还会不断提升,如果构建不出相应的数学模型,这样的数据就连超算都无法处理。”

郑老摇摇头:“但要想构建数学模型谈何容易,就算国际上那些主研数论方向的菲尔兹奖得主也很难构建出这样的数学模型。

而且构建数学模型只是第一步,最大的难关是这个探测方法并不能对可控核聚变内千万摄氏度以上的等离子体进行探测。

所以要想知道可控核聚变内部装置等离子体湍流的数据,只能通过数学方法以低温等离子体的数据进行推演,这个难度比构建数学模型还要困难上百倍千倍,我无法想象这是人力能够突破的。”

“那个小女孩有办法吗?”

组长下意识问道,他没有明说,但在场的人都明白他所说的那个小女孩是谁。

“不知道,我希望她可以。”郑老并没有正面回答,但希望这个形容词却透露了他悲观的观点。

“要是国家新一代量子计算机研究突破,对离散对数运算更强大的量子计算机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组长思考了一会儿,征求评估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