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路上倒是有不少人问他们背篓里的干鱼怎么买的,宣城离海院,鱼干也比渔村附近的滨城价贵。
在滨城,一斤干鱼只能换得三斤豆面或者一斤粟米,在宣城一斤干鱼却能换得五斤豆面或者三斤粟米,足足比滨城贵出了一半还多。
伯华不由得感叹到:“原来这中间差着这么多的粮食,难怪每年都有那么多的客商来渔村收鱼干呢。”
伯华是三兄弟中头脑最灵活的,一听这干鱼中有这么多的运作空间,心思不由得就活络了起来。
入冬之后,渔村里的众人就不在出海打渔了,直到开春才会再次出海,中间这三、四个月的空窗期,足够他们来回宣城好几趟了。
要是他们运些干鱼来滨城,这一来一回间,能赚不少粮食呢。
不过纵然伯华心中再活泛,手里没有钱粮收购干鱼也是无奈。
他抬手调节了一下肩上的背篓带子,心里想到:等这些粮食物品换出去了,他拿到他的那一份分成之后,不就有了收购鱼干的资本了吗。
想到这里之后,他自觉得自己身上一下子涌|出了使不完的力气,背着装着小两百斤的货物往东城区走得飞快。
看着自家脚下生分的兄长,叔申摸了摸脑袋,一头雾水的问道:“阿兄这是怎么了?”
赶了这么久的路之后,叔申觉得自己浑身的骨头都快散架了,他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能早点把米盐换出去,然后他能找个地方舒舒坦坦的睡一觉。
看着精神气十足的兄长,仲父回身看了一眼叔申,疑惑的耸了耸肩,兄弟两相顾无言,只能扯了扯肩上的背篓带子,连忙抬脚去追伯华。
三人走到东城区之后,看着道路两旁一排排挨着的房舍晕了头。
他们第一次来宣城,对城里的情况一点都不了解,站在东城区也不知道该去找哪一个富商谈收购事宜。
三兄弟站在大道旁茫然了片刻之后,还是伯华随手扯了一个做家奴打扮的小厮,往他怀里塞了一捆干鱼之后,低声下气的向他打探起城里富商们的情况。
伯华的这个作态让那位家奴十分的受用,本来伯华他们是正经的平民,地位上来说要比家奴高一层,但是现在是他们有求于人,所以免不了要放低些姿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