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虽是个不学无术之人,但多年在江边讨生活,颇有些歪才,倒可一试”
康熙遂命传来,不大的功夫,进来一位年仅十五六的少年,破衣褴褛,却甚是机灵,跪下行礼后站在一侧,我好奇的问道:
“你不认字如何答得了皇上的试题”
他恭敬的道:
“奴才让邻居的一位测字先生代写的,”
康熙狐疑的道:
“你的治水策略颇为新奇,朕不明白的是你为何说要广植树木,这和水患有何牵连”
我一听暗想:此人却是有才,这样先进的理念正是现代的治水大计。
那少年言道:
“奴才常听说书的,记得大禹治水疏导胜于阻截,在江边常常看到大水到时,常携带大量的泥沙,奴才想这定是因水土流失所致,又看到树多的地方水流较缓,遂想到大树盘根错节,吸收水分自然可阻挡泥沙的流动,故有植树的想法”
看着他不卑不亢侃侃而谈不由大是钦佩,如此的理念竟出自三百年前的一个乞丐口中,怎能不令人惊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