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9页

“我值得是,他们是明范式比较少。”张远指了指自己的玻璃头盔:“由于只有366个记忆模板,相当于只有366种思维方式。如果在某一个难关卡住了,相同的思维去研究这个问题,很容易集体钻牛角尖。我觉得,这是他们科技发展缓慢的原因之一,否则,这个明还是能够继续发展一些学科的。”

半球人的各门学科,除了仿生学以及大脑方面的一些知识外,包括物理、化学、生物、数学,几乎是全方位弱后于新人类明。产生这种现象的理由有两个,一方面是,新人类的科学家智力更高,又融合了托斯明的大量技术积累;另一方面,和半球人思维单调有关系,半球明虽然拥有两颗战星,但是综合技术水平在三级明里边不算高。

主观能动性,与思维模式单调并不矛盾。

这个说法倒是挺有道理的,山本一郎一时半会间陷入了深思当中。

有很多问题,他们这些大科学家一时半会间研究不出来,反倒是手底下的实习生通过某种方式,巧妙地完成了。这就是思维方式多样性的好处。

现在,半球人很可能照抄了先贤的思维方式,导致出现了集体思维僵化的问题。

张远继续说道:“从化层面也是如此,他们能够创造新化,但是很难创造出新的化模式。这些都是记忆灌输产生的弊端。”

第六百九十七章 一步登天的方式

山本慎重的点了点头。

这一点他们能够理解,由于思维模式太少,带来的单一性。所谓的单一性有利有弊,这就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了。

张远又伸出了第二根手指:“半球明第二个可能存在的缺点是,所谓的记忆模板能不能够适应高速发展的时代。我观察到,半球明的记忆模板是不会变动的,一开始是366名贤者,到现在还是366名贤者期间似乎没有发生过修改。”

“也即,他们已经将这些记忆模板,当成一种信仰了。想要将圣贤给复活,自然不可能修改。修改模板之后的复活,算得上是复活吗?”

“但万一这些记忆模板,没办法适应越来越发达的科技,整个明自然会陷入到某些麻烦当中”

“有道理。”

思考了一阵子,所有的考察人员都明白了。

世界上很难有完美的东西,无论是思维也好,物品也罢,都有时代的局限性。一台最新款式的手机,刚刚出厂的时候,它是时代潮流,但渐渐地,它就会落伍。包括科学也是如此,总是会出现一些新的理论,去代替旧的理论。

真的有什么模式,能够完全适应新时代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