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在地球上安装大量的行星发动机,让地球偏离自己的轨道,那么月球也会跟一起过来,一时半会间不可能将它给甩掉。
同样的道理,在月球上边安装发动机,使月球发生运动,也会干扰到地球的运动。
如果真的要“流浪地球”的话,让月球当做一个恒定的引力源勾动地球跑路是一个比较靠谱的方案,毕竟地球薄薄的地壳可撑不住那些强劲的行星发动机。
而张远等人比较建议的17号方案就是这个了,只建造一颗战星,开动它去勾动另一颗星球,把它给强行吸过来,改变其轨道。
这样一来,人类也不需要建造第二颗行星堡垒,只需要在这颗大冰球上安装各种观测装置即可。
“如果将工程期限缩短一半,对我们来说毫无疑问是一个利好消息。”
这些官员纷纷露出了沉思的神情,计划听起来很好,但是技术难度毫无疑问大了一个量级。
一颗星球的运动可不是开车啊,不是说想要左转弯就能够左转弯,想要右转就能够右转,在其巨大的惯性作用下,想要从左转弯变成右转弯,可能需要一百年的时间!
想要勾动其他星球运动,需要利用其本身的惯性,还需要精准计算,说不定一不小心就撞上了,这可不是危言耸听!
一位科学家的眉头挑了挑,缓慢的开口道:“张先生,17号方案中,选中的这颗大冰球个头挺大的,直径足足有两千公里,虽然它的密度很低,质量也不高……但是想要让这颗大冰球跟着我们的行星堡垒一起跑,双方的距离得足够接近引力才足够大,计划才能够成功。”
“在五百多年后,两颗星球的距离会达到距最近的程度,有一次引力勾动的机会。所以我们的行星堡垒,最好要在五百年内,将轨道挪移到同一高度……”
“但如果两颗星球的位置过于接近……太危险了!两颗星球不再绕转,而是一前一后的模式。”
“我们的战星得跑得足够快,行星发动机得有充足的马力,否则双方的距离在引力的作用下,会越来越接近,指不定就撞上了,到时候可就全都完了!”
张远笑着说道:“是啊,就是因为如此,才是所有人类努力工作的动力啊!他们不努力一点,两颗星球就直接撞上了!”
“这叫工作压迫,没有压迫,这么大一个工程,不知道要磨洋工多久的,谁能够保证几千年里,能够按时按量完成?”
所有人都是怔怔的一愣。
张远继续说道:“不过这种压迫还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需要扩大一部分的人口,特别是在工程初期的时候爆人口,人口数量得达到一亿以上。”
“一个亿么。”舰长先生皱眉沉思,以往的方案也是要扩人口的,但也不需要那么多啊。
另外一名支持这个方案的教授接过话茬,回答:“17号方案的工期很紧张,远远比其他的方案更加紧张。不爆人口,我们的工业产能没办法达标。”
“另一方面,大量扩张人口后,我们目前的飞船装不下这么多人……或者说,装下那么多人以后,就显得不那么舒适了。许多人得居住在地下,这时候能够亲眼目睹后方跟着的那颗大冰球,压迫感就会更甚。”
“可是……”
一位政府智囊团的成员发问:“这么多的人口,到时候逃离非常困难啊……我们的阿米巴积分不足,租赁的飞船不够多,最终只能运载四千万的人口。”
张远解释道:“你的问题很好,不过不要忘记,人是会老,会死的。一千四百年的时间,只要规划的好,最终的人口可以压缩到四千万以下。”
这位议员立刻反驳:“但那样会严重老龄化,也会产生各样那样的问题。一个老龄化的社会,到时候劳动力会非常匮乏。说不定连老人都得参与到工作岗位当中,延迟退休年龄!这会引发许许多多的社会问题!”
空气中一时半会间陷入了沉默当中,要么花费三千多年去慢吞吞的干活,未来难以预测,说不定最终用时四千年,五千年都有可能,甚至有可能半途而废。就算新文明史学在强大,也不可能预测三千年的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