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8页

理论上就是这么迅速,毕竟铺满了整颗战星的机械工具可不是白买的,最主要的还是执行的问题。

实际上这是非常粗暴的方式,人们只是在行星上边安装行星发动机而已,武器功能、生态功能等各种杂七杂八的功能全都不需要,这种星球顶多只是会动弹,算不上真正的“战星”,却也无疑减少了大量的时间。

它最终还是会报废掉的,没有必要弄的太精致。

而人们的衣食住行,依旧会在飞船当中。

第五百三十六章 绝望而又光明的明天

讨论了半天,在大多数方案中,需要两颗战星,才能够完成任务,一颗观察,一颗用于缩短中子星对撞的时间。

还有少部分方案,只需要一颗战星,不过这一类的方案,工程量缩减,技术要求极高,难度上无疑大了许多。

反正,如果所有的计划实施都比较顺利,到底能够观察到多少数据,就只能各凭本事了,大家将会前往不同的恒星避难,免得一方率先完成曲率技术,造成科技碾压,反过来欺负对方等等。

如果相互之间能够加强合作,也是极好的。

各种翻来覆去的讨论,听得张远脑壳发疼,备用计划实在太多了,就连某些螺丝钉到底用什么型号都有很多不同的情况,各种乱七八糟的情况都的清清楚楚。

没办法,这件事情实在太重要了,容不得任何马虎。

两个文明的工业体系不同,机械标准不同,不能够完全互补,除了一些通用零部件能够交换外,只能够各干各的。

托斯文明负责15万个发动机,新人类文明也负责制造15万发动机这种分工模式,只要发动机的推动力量合格就行。

“如果真的要建造两颗战星的话,到时候还得转移大量的机械设备,双方共同建设另外的一颗……整个工期预计在三千年左右,赶一点的话,也需要2000年以上的时间。”

这一次的会议大概就是这么一些内容。

会议结束后,双方都抱着心思而去,气氛略有一点儿沉默,也没有什么交流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