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农耕文化,的确很难诞生真正光辉灿烂的伟大文明。非洲土地虽然诞生了人类,但要说这一片土地诞生了真正的伟大文明,其实是没有的,就连曾经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埃及,也早就被其他宗教给同化了,并没有流传到现在。
定居能够使人类能够将多余的粮食贮藏起来,农耕文化带来稳定的粮食储备。这些粮食可以养活军人、手工艺人、工匠等,他们是战争与建设的重要力量。
同时,有了粮食储备,文明国家可以开启如长城这样的巨型工程。
正是有了能够驯化的野生动物,才能让人类文明得以快速发展。牛和马不仅能够耕地,还是一种交通工具。
第四百零四章 奴隶制社会
整个泰普星,也是同样的道理。人类与泰普人虽然是不同的物种,但最底层的逻辑,还是同样以利益为驱动的生物,泰普文明的行为逻辑,在人类严重并不难理解。
放眼这颗星球,虽然有一些大型牲畜能够驯化,但是因为高重力进化的关系,这些牲畜的体能并不强。
它们能够在短时间内跑得很快,然而并不擅长长期劳作。
一种名为‘膜’的动物,算得上是非常适合驯化的大型生物,但它一天顶多只能耕种1亩地,但人类的一头牛,却能够耕种3亩。两个物种吃的食物分量却差不多,这便是高重力环境带来的差异。
高重力环境下,短期的爆发远远比耐力更加重要。如果让‘膜’天天耕地,不休息,它很快就会生病而倒下。
把一头膜从小养到大,却得花费好几年,不可能让它干活干到死。
就连泰普人本身也是如此,很难适应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体力劳动,往往干一天就得休息一天。如此一来,想要老老实实地种地,就变得难上加难了。
没有真正诞生农耕文化,远古时期的泰普人只能够以狩猎、采集、游牧为主,这样的食物来源不够稳定,不可能聚集大量的人口,也就很难形成真正的国家。
“于是,大量的考古学证据认为,泰普文明在石器时代,徘徊了至少百万年以上的时间。”
会议室中又响起了一阵讨论声,也就是说,如果启迪者文明真的光顾过这颗星球,他们将面临一个长期处于部落时代,无法诞生农耕文化的文明。没有办法进步,是因为客观环境引起的。
“那么,启迪者会做些什么呢?”张远饶有兴趣地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