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5页

看上去整个文明仿佛进步了许多。

但另一方面,其发展的潜力,又不知不觉间降低了许多。就好像一个小孩子打了生长素之后拔苗助长,长高了不少,却又增添了骨质疏松、肥胖症等很难治愈的毛病。不解决这些毛病之前,很难说是一个正常的文明。

所谓有得必有失,如果单单从人类感性的角度,确实很难描述,格利泽文明这么一大段时间的历史,到底是变“好”了,还是变“坏”了。

衡量一个文明的“好”与“坏”,是新文明史学的重要内容。各种乱七八糟的复杂函数,试图将民众的意识形态,生活幸福度,科技实力,社会组织能力,未来发展的潜力,腐败程度等等进行量化,得出一个具体的数值。

张远暂时没有办法对格利泽文明进行考量,因为这些历史的过程,还是太模糊了,如果仅仅只是描述,完全是不准确的。

第两百五十二章 信息时代的大波澜(7000字大章求订阅!)

再接下来……

随着科技的逐步发展,13座城市的规模越来越大,人口数量纷纷达到了千万级。人口数量多了,如果管理跟不上,必然会造成城市间的混乱,否则犯罪率将会越来越高,单位人口的生产力反倒会降低。

在这种情况下,必须要有新的管理方式。

在科研工作者的努力下,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时代终于姗姗来迟了。

互联网技术的出现带来新的娱乐方式、社交方式以及管理方式,个体与个体之间的距离开始快速拉近。有了信息技术,就算是千万人口的城市,管理起来也变得轻松起来。

再加上核销毁条约的签订,整体和平的实现,意味着城市与城市之间不需要向以前那样保持敌对。

城市间也产生了更多的社交需求。

但通过传统的地表通行方式,既不安全,也不方便。

所以,经过一次全球会议后,13座主要城市的领导人,决定在地底深处挖出一个全球性质的大隧道,连成一个全球性质的交通网络,促进商业以及人口的交流!

说道这一段历史的时候,甘亚铎显得兴奋而又遗憾。

“在这种情况下,整个世界,唯一的民主政体,歌尔城,迎来了历史上最大的机遇!”

“——意识形态的对外输出!”

……

一个永恒的黄昏日,外边正在刮着剧烈的狂风。

而在地下80米的深处,正在实施一个持续了662年的全球地下交通计划。

整个狭长的地下通道,连接了13座主要城市以及24座次要城市,不仅可以用来放置通讯线缆,还可以用来安装轨道列车,作为城市间的交通工具。有了这些交通工具,城市间的贸易往来,毫无疑问将会更加畅通,再也不用经过地表,去经受危险的台风了。

当歌尔城打通最后一个关键节点后,突然间,整个施工团队欢呼起来。

“连通了!”

“联通了!”

不同城市的工人们全都激动地拥抱在了一起,这一个个狭长的隧道,不知道凝聚了多少格利泽人的汗水。

如今,它终于完成了!

“赞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