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页

问题是,在当下的年代,王贻芳所长的“一厢情愿”能否再度实现?而结论应是:这是一个不切合中国国情的方案,决策者不应给予支持。

6

王贻芳所长还表示,反对者几乎都是高能物理领域外的专家。我想这绝非事实。

我们这里(理论物理研究所)也有一批高能物理学会的会员,其中有很多人都表示反对。其实,高能所内部也有一些不同的意见,却碍于同事们的情面不好意思公开发表。

而之前杨振宁教授发表了反对中国建造大型对撞机的文章,也有一些人也提出杨先生已经不在物理一线多年,偏离了物理学的主流。这些质疑并不正确,杨教授虽然年事已高,不冲在一线多年,但是杨先生对于理论物理的见解却不能说是过时,或者偏离主流,从历史上来看,杨先生对于物理学未来的判断也不能说是无足轻重的。

近来,王贻芳所长又提出,几乎所有的高能实验物理学家都赞成中国建造大型对撞机项目,反对者都是理论物理学家的论述,对反对者的专业提出了一些质疑,包括杨振宁教授也不是实验物理学家。

好,那我也列举出一位,在世界上绝对能称为高能物理实验学家的学者,也是王贻芳所长的老师——丁肇中教授。丁教授曾向我问起王贻芳现在正在从事什么方面的研究,我回答他还在大亚湾测量中微子振荡,此外,他正在研究一些新的方案。丁教授问是什么新方案?我说,他想把美国讨论过的ssc的类似方案搬到中国。丁教授立刻说,干嘛要弄这个?一点意思也没有!

很抱歉,我在这里将丁肇中教授的意见公开了。但我想这足以证明,仍有一些国际知名的高能物理实验学家,也不支持他的方案。

第六十九章 第三名

五天的时间很快过去,最终笔试成绩出来了。

有人欢喜,有人忧愁。

两所大学总共只招收六千名研究生,对整艘飞船中总共三十万的本科生而言,只有五十分之一的招生比例。

略带着一丝忐忑,张远点开了自己的考试成绩单。

他现在倒是有点后悔,考试的时候在睡觉了……

不过很快,看到成绩的那一刻,这一丝后悔风消云散,三门专业课的分数分别是“149,148,147”,以等差数列排序。

到底哪里扣了几分,他也不知道。

“可能是卷面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