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剑桥包
她差人去问冯氏,能不能把牛皮给她,来人回话说庄子上的人就带来了肉。牛皮得做一下简单的处理,这个她不擅长,庄子上人有经验,说处理完再拿给她,这一等等了好几天。
这期间她又改了改自己的图纸,采棠几人看湘玉涂涂画画,以为是小孩子在涂鸦,没当回事,等牛皮送到了,她拿着剪子和妆粉在牛皮上比划不停,便报给了冯氏。
冯氏坐在榻上剥葡萄,一个晶绿的葡萄入口,听了采棠的话,笑说由她去吧。
古代人手巧、学东西早,她倒没怕众人怀疑她怎会做这些,湘雪六岁的时候可是绣的一手好手帕。
按照图纸比例切割了牛皮,管冯氏要了针线盒,她房里采荷的绣工最好,缝制也需要巧手,她便把缝的工作交给了采荷。
她还没有五金,苏重秉经常出门,她央求哥哥,去外面铺子替她寻来,苏重秉是个妹控,妹妹小小的要求怎会不应?还额外带了芸豆卷、糯米鸡给她吃。
剩下的就太简单了,定了型,处理一下皮边、打孔,打孔没有菱斩,找了粗针替代,采薇力气大,饶是这样,打完孔也嚷嚷着手疼,常用工具都找到了替代,加上人多力量大,当天便做成了一个。
款式y的剑桥包,牛皮的颜色染成了黑色,后面有两根牛皮带子,可以当双肩包背,带子可以拆卸,不背的时候可以手提。重量虽然比布包沉,但是比箱子,还是轻巧多啦。
比起湘玉苦哈哈自己做,有人帮忙简直太美好了,四个采跟着辛苦了一天,晚上她让厨房多做了几个菜,给了四个采吃,吃货是每个时代共通的属性,看到了自己爱吃的菜,四个采早把白天的劳累放到了一边。
湘玉想把剑桥包给苏重秉送去,赶巧他自己过来找她,手里还拿了几本书,说是元明清带过来的。
湘玉粗略翻了翻,都是各地的风土人情书,还有一本本朝的《地理志》,看了这个,她就能对这个朝代有更清晰的了解了,心里十分欢喜。
她让人拿出剑桥包,告诉苏重秉这是书包,重量轻,方便带,送给哥哥。
苏重秉看这个书包十分新奇,扑克脸露出迷惑的神情,指着剑桥包说:“从没见过这样的书包,这个要怎么用?”
湘玉拿起两个带子,说是原理一样,背肩膀上的,里面可以放书,小口袋可以放零碎物件。苏重秉摸摸湘玉的头:“妹妹长大了,也知道惦记哥哥了,这书包甚好,元兄平日背的也是木箱的书包,你也给他做一个罢,还有重明,都是一家子,别让别人说你厚此薄彼。”
她看着哥哥微笑的眼神,他想的真是周到,把亲妹妹的手艺就这么送了人情,元明清嘛,看在送她书看的份上,做一个剑桥包便罢了,苏重明是万姨娘的儿子,平日很少接触,不知人品如何,不过也是她哥哥,他用不用无所谓,她做一个也不麻烦。
庄子上送了好大一张牛皮,做三个剑桥包绰绰有余,四个采有了经验,没用湘玉帮忙,叽叽喳喳便做好了。
做书包这事儿,苏鸿良也知道了,过来正院的时候还特地询问了湘玉,最后满意的点头:“是个乖巧伶俐的,本来以为你只顾贪玩,没想到还有些好主意。”
八卦王采棠同学告诉湘玉,二少爷根本就没用她做的书包,和苏重秉说用习惯了书箱。湘玉撇撇嘴,万姨娘正厌着正房,自然看她送的东西不顺眼,不过无所谓,本来就是怕被人挑理,用不用又何妨。
倒是元明清对书包大为赞赏,苏重秉传话说,待她把书看完,两人再寻书给她看,拿人手短,看来以后自己打发时间的杂书有着落了。
本来以为做书包一事是个插曲,没想到还有后续,苏重秉在城里最好的书院白鹿书院就读,背着剑桥包,好些同窗问他,他不好说是家中小妹所做,只说是有人相赠,众人纷纷问如何寻得,他回家商量了一下,便把剑桥包的制作方法告知了常去的书铺,书铺是一个同窗家里所开,家境一般,他存了帮人的心思,书铺卖书,听说读书人都想要这种书包,忙不迭做了十来个出来,发现供不应求,便在书铺辟了一个位置,专卖书包。
苏重秉回来把书铺的情况告诉湘玉,湘玉十分开心,没想到自己还苏了一把,引领了新一代“书包”的风潮。
湘玉趁着苏重秉心情好,小心翼翼问道:“那我以后早起,能不能不去你那了?”
苏重秉狡黠的笑说:“你觉得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