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页

谢书尧的手机是静音模式,哪怕微博上面那个小红圈里的数字一直都在增加,她也没看到,这会儿做好的饭都已经端上了餐桌,谢书尧鲜榨了一壶果蔬汁端上来。

陈杭问,“你发条微博管用么?”

“怎么,你不信?杭哥,你这是看不起我在学术圈里的影响力啊。”

如果谢书尧只是一个科研人员,那她发这条微博可能什么用都没有,但她是学术界内出了名的‘快枪手’,写文章不仅快,质量还高。

如果仅仅是这样,那也不能说明什么,个体案例无法表征整体情况。

但谢书尧带着的那两个京大医学部的博士也很厉害啊!

有心人要是去金陵药科大学官网上看的话,在‘学术成果快讯’那一栏里,就会发现,近一年内,金陵药科大学出了很多高水平的文章,发表这些文章的人都是与谢书尧相关的,甚至往明白了说,这些人虽然是金陵药科大学的,但都在首都跟着谢书尧做项目。

许多业内的老教授都不得不感慨,某一位院士前不久还站出来说,搞科研对天赋并没有太高的要求,只要你能踏实下来,安安心心看文献,勤勤恳恳做实验,都能做出一番成果来,结果就被谢书尧用活生生的例子给打了脸。

科研不需要天赋吗?

有天赋的科研人员和没天赋的科研人员,几乎就不是同一个物种。

有天赋的科研人员就像谢书尧这样,明明入行没多久,论文常见于《nature》和《science》,就算是她自己觉得一般的成果,也是被一区期刊所承包的,其它科研狗眼中高不可攀的期刊都会主动向人家约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