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锐忽而玩味一笑:“这次科考的试卷,就由我来出题吧!”
……
随着科考日期临近,建业城中,暗流涌动。
不少大臣仍打着扼杀科考的想法,以诡祸为由,奏折不断。
当然,他们也知道,到了如今这个地步,第一届科考势在必行,但也无妨,只要不出现第二届、第三届,那便是胜利。
也有支持科考的臣子,不过,最近也在考题上与李曌闹了分歧。
李曌突然宣布,不用继续出题了,让这些人下意识以为,李曌已经在以往试题中,选中了一份。
顿时,他们一阵庆祝,认为这是名教的胜利。
如此种种,时刻牵动着城中考生的心弦,不过,这些考生只是被影响下时代的一粒尘埃,暂时只能仰望那些大佬搅动风云。
……
听风楼,一间包房。
有三五书生汇聚。
其中之一,名为姜琛,之前,方锐、虞云澜游玄武湖时曾有一面之缘,也即故人之后。
“王兄、李兄都来了啊!”
被称作‘王兄’之人,名为王充,乃是之前游玄武湖结识,事后相聊投机、相见恨晚,引为知己。
被称作‘李兄’之人,名为李世文,乃是建业城土著,大虞遗老,在一场诗会上与姜琛认识。
——在这个世道,三字姓名可是了不得,中间一字,代表着辈分。
只有官宦世家,拥有极高社会地位的家族,另开一脉传承十代后,才能在名中,增加辈分。
当然,也有自夸自大,装裱门面者,不过,在旁人眼中,多为笑话。
李世文见姜琛、王充二人有才,有意结交,故而邀请来此;姜琛、王充二人,则是想要打听些消息。
故而,一拍即合,才有了这场聚会。
“听风楼的板鸭,可是一绝,非常不错,姜兄、王兄,都来尝尝。”李世文邀请道。
“多谢李兄破费了。”
“李兄,不知可有城中最近关于科考的消息?”
“自然有的。”
李世文用薄饼一捏一卷,以建业城土著特有的‘吃鸭礼仪’卷起鸭肉,轻轻咬了一口,才道:“听说,因为天下诡祸愈演愈烈,日后科考可能取消了,咱们是第一届,恐也将是最后一届。”
他家是大虞遗老,因为安分,在此前针对大虞遗老遗少的打击中躲过一劫,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还是能探听到一些上层消息。
“这可真是……”
姜琛、王充对视一眼,都是有着遗憾。
“如此良策,竟因为外界环境,无法实施……”
“唉,咱们能赶上着第一届,已是大运气了。”
姜琛叹息了声,问道:“李兄,我听说,科考考题几次被打回,这是怎么回事?”
“此事倒也简单,不过是朝中阁臣,想要出关于的名教典籍题目,可女帝似有不同想法,故而几次打回。”
李世文哂笑一声:“不过,女帝最终还是选择了妥协,并未再要求修改试题,考试名教典籍已成定局。”
“除非那位太上亲自干涉,不然……哈哈!”
他开着玩笑,不过显然不认为会发生这种可能,因为方锐早已不理朝中政事,怎会为了这点小事出手?
“太上啊!”
姜琛想起那日所见方锐风采,不由微微失神。
“考试名教典籍?!”
王充听闻这话,却是面露苦色:“我自幼家贫,只能跟着叔叔学习数术之道,名教典籍却是少读。苦也,这可如何是好?”
“我家中倒是典籍不少,只是,进京赶考,也未曾多带。”
“无妨,我借予王兄一些便是。”李世文笑道。
此时,已将近科考之日,临时抱佛脚,也不怕帮助对方增加竞争,不过是卖一个顺水人情。
……
建业城中,类似于此,谈论科考的考生不在少数。
或不安、或忐忑、或庆幸……他们心情不一,做着自己的准备。
这是此世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科考,他们见证历史的同时,也在参与历史,书写历史。
在各般人不同的心情中,科考之日,终于到来了。
……
三月初一。
姜琛与王充、李世文二人一道,来到考场。
这日,天气晴明,惠风和畅,阳光之下,修建的考场闪着金光,错落连绵。
此时,不少人已经到来,人流排成了长龙,验证身份后,依次进入。
值得一提的是,不需要人工搜身,这个世界自有法术,一道金光一闪,就过去了。
当然,其中不乏妄图弄虚作假,耍弄一些小手段的人,可在方锐亲手布置的法术下,皆是被抓出,剥夺考试资格。
“走吧,王兄、李兄,咱们进去。”
“预祝两位兄台金榜题名!”
“哈哈,同祝!”
三人先后通过检测,进入考场,被带到不同考房。
“朱八一,地字三十六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