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也没什么耽搁不耽搁的。”孟秀才一脸的淡然,“你既有兴趣,回头我把声韵启蒙给你,三百千也成,左右都是现成有的。”
周芸芸倒是并不感到奇怪,实在是因为这年头抄书也是功课之一,旁的不说,当年大金在孟秀才手底下求学时,单是一本三字经就抄写了不下十遍。美其名曰,既可以加深印象,又能起到练字的作用,如此两全其美的事儿,当然要一而再再而三的做了。
待一路风尘仆仆的回到了县城孟家小院里,周芸芸头一件事儿就是赶紧生火做饭,结果一瞧,水缸里的水快见底了,做饭倒是没啥问题,等下洗漱却没的水用了。
每到这时,周芸芸就特别想念老周家那口井,打井的时候觉得特麻烦,闹哄哄的折腾了俩月才彻底搞定。可自从水井打通后,小日子过得别提有多舒坦了,结果一朝打回原型,又得出门找水井打水了。
走出灶间同孟秀才说了一声,一旁的大金立马过来拿水桶:“我去挑水,你俩歇着就成。对了,水井在哪儿?”
这是个好问题……
最终,孟秀才跟大金俩人一道儿跑了出去,至于周芸芸则开始生火做饭。
幸好在饭菜即将出锅前,这俩人回来了,且成功的带回了干净的井水,还告诉周芸芸一个好消息,他俩以每月三十文的价钱,跟人家约定了每天早上送一车水。
所谓的一车水,指的是那种专门的送水车一车的量,差不多就是一水缸的水。
三十文的价格不贵,甚至可以说是廉价了,毕竟每天早上都要送一次。由此也可以看出来,这个年代劳动力有多不值钱了。
不过,对于周芸芸而言,与其感慨这些有的没的,她更想弄清楚其他事儿:“送水的事儿解决了,那柴禾呢?明个儿我得出门同街坊邻里打听打听,不是说附近有人推着车送柴禾吗?打听好了时间价格,省得到时候一团忙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