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八章 慧眼方能识英才!

大汉的官途是存在鄙视链的,京官鄙视地方官,地方官鄙视边陲的将门…当然,这些在黄巾之乱、董卓入京后全盘翻转,地方官与将门成为了真正的香窝窝。

但…如今,毕竟还没有黄巾之乱。

——边陲之臣无诏不入京城,朝堂之外官员无诏不得近陛下百步。

就是因为这条明规,大功之下的柳羽竟是无法见到天子。

由此可见…荀彧这番话,这所谓的内朝官员的分量!

“文若放心,之所以用功劳换公孙瓒的活命,这是日后…他会为咱们立下更多的功勋,一个内朝官员而已,不用放在心上。”

柳羽倒是显示出了别样的豁达…

这…

荀彧沉默了,他的眸光流转,最后还是点了点头,算是支持柳弟这么干。

毕竟…在他看来,柳弟是有一双慧眼,而慧眼往往能识英才!

翌日,皇宫德阳殿。

早朝刚刚散去…

天子刘宏就将蹇硕、荀彧、桥玄、袁隗、杨赐等人留下。

大家伙儿心知肚明,如今乌桓已去,是到了论功行赏的时候了。

德阳殿内,一处偏殿…

屋子不大,足够天子与几名公卿坐下。

桥玄颇为激动,“昨日的幽州急报,今日已经证实,皇甫嵩将军尚未抵达幽州,南阳人魏延便摔轻骑从一条人迹罕至的小道直击乌桓后方,迫使幽州的乌桓撤退,此乃大功!”

“…幽州刺史陶谦亲笔所书,刘备刘玄德驻守涿郡城一个月,粮尽援绝,几乎是以一己之力硬生生的拖到了局势的翻转!此亦大功!”

“经此一战,乌桓人短时间内再难南下,且这一战威慑到了鲜卑族群…已近冬季,鲜卑却并无集结之意,今年多半能过个好年了。”

桥玄的一番话连连感慨,可见其激动之情,乃至于禀报到最后,已经有些眉飞色舞的味道。

天子刘宏颔首。

“倒是省了岁末赏赐乌桓的钱币,那可是一笔不菲的开销!”

的确是一笔不斐的开销…

说起来,如今“韭菜”已经割的差不多了,驴价开始渐渐回转,国库中的钱粮没有了补充,只剩下这么多…

天子刘宏又是个对金钱极其敏感的皇帝,故而,他首先关注的是省了一大笔钱!

当然,感慨完钱的事儿…

刘宏也忘不了论功行赏。

“立即召刘备、魏延回京吧,此番他们在幽州颇为辛苦,打这么一场‘置之死地而后生’的仗委实为难他们了,再命皇甫嵩接管幽州防务与幽州刺史陶谦重整幽州军务。”

言及此处,刘宏也朝荀彧看了一眼。“还有玉林观的那位‘玉林柳郎’,他抗疫有功,此番抗击胡虏,运筹帷幄,亦是功不可没,朕有意晋升其为九卿中的‘鸿胪卿’,主持这些边患、民族事宜,诸位以为如何?”

霍…

大鸿胪?

此言一出,所有人一怔,特别是袁隗,他想到了…如此大功之下,柳羽势必会入朝为官,成为公卿中的一员。

可让他没想到的是,陛下一开口就是“鸿胪卿”…且不说这是五千石俸禄的高官,但论其地位九卿之一,其上…仅仅只有三公与太傅、大将军…

其下属——鸿胪文学、大行治礼丞、大行卒史、行人、翻译、主客…均是超过一千石的官员,且可以由大鸿胪直接任命!

这不是一个大鸿胪…而是这一股道教势力的崛起。

“陛下…”

袁隗当即开口,打算阻止。

哪曾想,同时开口的还有荀彧。

“陛下…”荀彧当先一步,“昨夜,臣曾去过玉林观,也向柳观主讲明了陛下的好意,只是…”

他迟疑了一下…

而这么一迟疑,让刘宏的眼眸眯了起来,心里琢磨着,九卿…朕可顶着不小的压力,难不成…你这羽儿,还不满意么?

刘宏刚刚想到这里。

荀彧的话再度传出。“陛下,柳观主表明…他想要用所有的功勋换一人的性命!”

唔…

听到这儿,袁隗心头“咯噔”一响,如果陛下同意…这倒是好事儿了。

“何人?”刘宏当即反问。

“辽东郡国长史,陛下下令要斩首示众的公孙瓒!”荀彧当即道…

这…

天子刘宏没想到,他这皇子竟愿以一个九卿高位换取一个“有罪之人”,他是怎么想的?好不容易有这么个功勋,让他入朝为官…可…

呼…

刘宏浅浅的呼出口气,口中喃喃:“公孙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