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越刮越大,像是将士们的灵魂在呼应着刘备的话…
正是因为大汉有这么多敢于担当,敢于风险的“脊梁”,才铸就了汉人的“汉魂”…
朝廷可以羸弱,但汉魂永远不朽!
大风刮去了将士离去的脚印…
然而,就在这时,坟墓的旁边突然出现了无数妇女的身影,十个…二十个,一百个,两百个…成千上万个,她们拿着瓷碗,将这不知道从哪拿出的酒水洒在地上。
在一个个坟墓前,她们哭了…
这里埋藏着的是她们的丈夫…也有的是她们的儿子!
有多少英魂的背后,就有多少奉献、牺牲的家庭!
不朽汉魂,怎会少了她们的一份功劳!
…
…
皇宫,千秋万岁殿。
“动力?让氏族对塞外趋之若鹜的动力?”
天子刘宏眯着眼…此刻他的身前唯独荀彧一人。
而荀彧正在向天子刘宏讲述,他与柳羽的一番对话…
“没错,武帝朝时,烈侯卫青、冠军侯霍去病横扫匈奴,恢复西域风采的故事已经向我们阐明,大汉是有能力战胜胡人的,一次也好、两次也好,哪怕是一百次、两百次…但最终的接过都没用…因为,塞外胡地大汉不稀罕要,氏族、将门、百姓们都不稀罕要,所以…不过几年大汉的兵马就回撤去,而胡人换一个名字就会再度卷土重来。”
荀彧将柳羽的话简述给刘宏…
天子刘宏缓缓点头,的确如此。
“如果无法利用起塞外胡地,那一切都是枉然…”荀彧继续道:“就是我大汉再出一个冠军侯,也于边患无济于事…”
刘宏眸光幽深…他细细的在琢磨。
荀彧说的…或者说是,羽儿说的不无道理。
所谓,无利不起早…
为何,南阳一干将门会筹集兵马,让羽儿派遣北上抗击胡虏,说到底,不还是因为一个“利”字么?
若是羽儿没有带给他们好处,他们凭什么会听羽儿的?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这个道理自古亦然…
“咳咳…”
想到这儿,刘宏咳出一声。
“鲜卑年年寇边劫掠是为了利,乌桓人撕毁契约也是为了利,满朝群臣反对用兵,更是为了利,这也是为何我大汉的疆土最富饶的是中原,反观各地边陲,总是会出现变幻的原因!说到底,还是咱们汉人的老祖宗更厉害一些,占据了这最富饶的土地。”
说起老祖宗,还是要提及汉承秦制…
秦朝可是汉朝的老祖宗…人家就是从边陲打到中原来的。
“唉…”
刘宏叹出口气,“那依着柳羽的说法,这胡患就无法真正意义上的消除了。”
言及此处,刘宏眼眸中带着几许失落…
似乎,按照羽儿的说法,胡患势必会永远存在,且生生不息,源源不绝…
事实上也的确如此…
纵观中华历史,各朝各代汉人与异族之间的矛盾仿佛不能调和。
乃至唐、宋、元、明、清…统治者总是汉、胡交替…
甚至,那个“含金量”有待商榷的“千古一帝”唐太宗李世民骨子里也流着些许鲜卑人的血统!
而按照柳羽的想法,之所以汗珠与异族千古对立,究其原因…不是别的,是思路问题!
后世汉族与少数民族就亲如一家…也没彼此攻伐呀!
说到底还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决定的!
此刻…看着刘宏惆怅的面颊。
荀彧却是语气加重回答了一个“有”字…“陛下,的确有方法可以一劳永逸的解决胡患!”
刘宏眼眸微眯。“你方才不是讲,这些塞外胡地只要大汉看不上,那占据他们始终就是一个负担,如何又能一劳永逸呢?”
“如果这些胡地中能种出资源呢?”荀彧反问天子刘宏…
诚如,当初他听柳羽提及这点时,面颊上露出的惊讶。
刘宏的一双眼眸徒然睁大,“你是说?这些塞外胡地能种出粮食。”
“不…”荀彧摆手。“如果按照柳观主提及的,粮食虽未必能种出来,但胡地却有一些稀缺的资源…”
“比如呢?”
“金子!湮石…”荀彧不假思索的回道。
唔…这…
刘宏大感意外,在他的固有观念里,那塞外之地就是不毛之地,若是能挖出金子与湮石…那就算种不出粮食,也会引得无数汉人趋之若鹜。
而一旦汉人聚集,就会形成村落,就会形成武装…大量的边防军的驻守也不再是无意义,或许未来,这村落会形成城郡,继而…城郡连成一片,变成州…
谁又规定了大汉只能有十三个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