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1页

不过有舍才有得,工匠们被送到这里来,本来就对未来十分不确定,加上周敏这个新东家不印东西,只叫他们改良工艺,显然是对目前的技术不满意,他们心头惴惴,自然卖足了力气去改进,也逐渐取得了不少的进展。

期间还发生了一个小插曲。作为对活字印刷术印象深刻的现代人,周敏发现他们一直只用雕版印刷之后,自然产生了不解。因为在她的认知之中,活字印刷术是比雕版更简便先进的。

然而询问之后才知道,其实活字印刷术早就已经被发明出来了,但是雕版仍旧大行其道。究其根本,是因为活字印刷非常麻烦。且不提用什么材料来制作活字,就算做好了,之后选字排版,其实也是个非常复杂的过程。不如雕版这样雕好一块之后就可以反复使用。

毕竟他们要印的是儒家经典,一套版肯定会反复用到,追求的是速度和效率。

再说,周敏要求的是缩小字,其实跟雕版还是活字的关系不大,反倒是对雕刻技术以及油墨的要求更高。而他们的改良,也是从这两方面着手。

周敏这才发现,具体问题需要具体分析,不了解情况就贸然发言,很有可能像自己这样闹笑话。索性不在插手,将此事全权交付给他们去办。反正她是发工钱的,为了能够早日进入正轨,这些工匠们不会不尽力。

果然,不久之后,雕版印刷的技术就得到了进一步的改良,一页可以印刷大概四百个字。

周敏对此十分不解,如果改良如此容易,为什么之前却始终没有进展?

还是一个工匠私下说了一番话,才让周敏恍然大悟。

据工匠的说法,其实之所以现行的雕版都是这种字大空多的版式,始终没有改进,那是因为没有必要。毕竟开印刷作坊的人,印了书肯定是想卖,而卖书肯定想多赚钱。既然如此,一页少几个字,书厚点儿,多分几册,定价更高,能够赚到的钱自然更多,又何必改良?

听完这个原因,周敏突然觉得,自己在这些工匠眼中,估计是个有钱不赚的冤大头吧?

第82章 印书

周敏眼前放着的是一本《论语》。

这是工匠们使用新的雕版和墨印出来的作品。原本一篇论语, 一万一千多字, 印出来有五十多页。但是现在, 改良之后, 印刷出来却只需要二十几页,足足薄了一半。

工匠们显然也对这个结果很震惊。

实际上, 他们并不像周敏想的那样觉得她是个冤大头。毕竟减少了页数之后, 售价自然是降低了, 但成本同样也下降了呀!而且,薄利多销的道理谁都懂, 你的书比别家便宜,自然买的人就多,其中的利润,却不是可以简单计算出来的。

周敏翻看了一下,发现改良之后的成品,字数虽然增多了, 但质量上并没有受到影响,仍旧十分清晰。

这主要是因为墨水的改良。如今的雕版还在使用水墨,只添加少量的松节油, 所以墨迹很容易晕染开。因此字必须要刻得大一些, 否则很可能会糊在一起。

在周敏的建议下,工匠们对水墨进行改良, 向其中添加了油。因为周敏这里可以提供各种榨油的材料,所以苎麻、油茶、花生等都被用来做过尝试,最终确定了材料和配比。

直到现代, 印刷使用的也都是油墨。这上面或许还有改进的空间,但基本上都是细节的调整,可以说在这方面的工艺,已经没有太多可挑剔之处了。

至于版,考虑到竖版字本来就比横着排版更占空间,即使周敏后世买的台版书籍,一页的字数也差不多是六百字。但是现代的印刷技术比这个时期何止提高了一辈?所以能够增加到一页四百字,周敏也算是比较满意的。

但整体的成果,她却觉得还有可改进之处。只是一时间又挑不出来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她只能反复的翻阅着手里的书。

几个工匠站在她面前,见她脸上竟没有多少喜色,原本的欢欣鼓舞之色就淡了,有些惴惴的站在那里,彼此交换着视线,都生出了几分担忧。他们觉得已经改良了许多的东西,怎么这位新东家仿佛还是不满意?

这些表现,周敏没有注意到,石头却看见了。他走到周敏身边,低声问,“娘子,有什么问题吗?”

“我就是觉得应该还有可以改进之处……”周敏皱着眉,满脸疑惑,“但是又说不出是哪里。”

石头将她手里的书接过去,翻了两页,也没有发现问题所在,便道,“那就先把书留下,慢慢想就是,反正咱们并不着急。”

周敏点点头,调整了一下脸上的表情,朝对面的几位工匠笑道,“改进的速度比我想的快,我对你们的表现很满意。接下来……”她说着伸手取了一张就放在旁边的白纸,本来打算先安排作坊开始印刷,但这张纸一上手,周敏的动作不由一顿,脸上的表情先是诧异,而后恍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