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这种附会之语,相信的人反而不多。毕竟经过多年发展,这个地方的好东西已经不少,反倒显得这里山水出众。既然如此,有好的山泉,也很正常。
一手推动了这个传言的石头微微一笑,深藏功与名。有时候,只是将因果顺序略微颠倒一下,就能够收到奇效。
但齐家山还是不对外出售泉水。
延年益寿、百病不侵,或许在外人看来只是传言,但周敏相信,泉水的确有这种奇特的能力。但越是这样,就越是要控制它的流向,至少不能让人察觉出这一点。
其实当初她在宣斌面前说的那一席话似是而非,本来就有故意误导的意思,让宣斌觉得这泉水虽然好,但也只是普通之物,不值得大张旗鼓的谋夺。既然如此,就要将这个“事实”维持下去。
偶尔用来待客没问题,但是出售就不太合适了。
虽然这个时代没有各种科学仪器检测,但是难保不会有人在使用过程中,得知泉水的隐秘。
好在宣斌的牌子很好用,周敏态度强硬一些,大部分人也就放弃了这个打算。毕竟泉水到处都有,这醒泉不过是因为宣斌题字才扬名,别处的水未必就差了。
周敏之前就一直给几位先生提供茶叶,温泉山房的学子之中,颇有一些人学了这种新的喝茶方法,从齐家山这里购买茶叶。因为定价高,所以虽然只是零售,但收益也颇为可观。现在泉水和茶叶扬名,这种清茶饮用方式,也算是开始风靡了。
可惜的是,周敏走高端路线,茶叶的售价普通学子根本承担不起。
所以很快就有人登门拜访,打算跟周敏合作,在这里开办茶园。这样出产的茶叶多了,自然可以分级定等,让所有人都能喝得起这种新式的茶。
不过周敏早就答应过,有生意要跟邱玹和唐一彦两人一起合作,只能婉拒对方的好意。
不过周敏也很清楚,一个旧式的农庄,或许需要各个方面均衡发展,自给自足,但也不可能在各个方面都占尽优势。
所以她已经选定了自己的发展方向,那就是出产苎麻。所以其他的作物,种植的范围都很小,最多十几亩。但苎麻园的规模,等到全部开垦完毕之后,至少有上千亩。
唐一彦和邱玹也一样,唐一彦选择了做黄金米的生意,而邱玹则将精力都放在了经营书院上。
所以茶叶虽好,但周敏也只打算维持现在的规模,占据高端市场。既然如此,中低端的市场,让出去也无妨。所以虽然不能合作,但周敏也明确表态,对方可以做这方面的生意。
不过在商言商,如果对方打算另起炉灶,自不必说。但如果要用碧灵芽这个商标,就要花钱购买使用权了。
周敏就像是品牌商,掌握着一个有口碑的牌子,就能够直接招聘加盟商,躺着赚钱。
这一年,随着外地学子和商业资本的不断涌入,齐家山周边的发展可以说是日新月异。在这样的情况下,齐家山也迎来了一个丰收期。之前的种种铺垫和投入,总算是有了回报。
手头宽裕了之后,周敏就打算将改良作物的事情提上日程。
发展这里的人文和经济,说到底造福的是这一方水土之上的居民,但是周敏的眼睛看到的却是更加广阔的世界。
民以食为天。人生活在世界上,就一定要吃饭穿衣,纵观整个封建王朝数千年的历史,反反复复,真正引发祸事,最后轰轰烈烈蔓延开,以至于改朝换代的真正原因,无非是百姓们生活不下去,吃不饱穿不暖,不得不揭竿而起。
在周敏生活的那个时代,因为各种作物的产量居高不下,所以基本上没有这方面的担忧。虽然中国有十几亿人口,而且越来越多的人抛弃土地进入城市,但粮食产量仍旧足够维持所有人生存。人们不需要像古代那样,在家里储存足够多的粮食,更不必担心天灾人祸导致粮价上涨。
在那个时代,饿肚子已经是很多人难以想象的事了。
所以很多吃饱了撑着的人,坐在电脑面前拍着键盘和人争论杂交水稻是否对人体有害的问题。但是实际上,中国人脱离温饱线,也不过是二十几年的时间。
1959到1962年,历史上将这三年称为“三年困难时期”,民间叫做“粮食难关”,每一年饿死的人成千上万。真正经历过这个时代的老人,对粮食总有种年轻人不懂的执着。
此后十几年的时间,中国的发展陷入停滞,百姓的生活自然也就谈不上有所改善。改革开放之后,才重新恢复了关于粮种改良的各项研究。
直到1995年,“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宣布凉席杂交水稻可以大面积推广种植,粮食难关才算是真正过去。以此为基础,整个社会进入了高速发展期,短短二十年时间,整个世界的变化完全可以称得上日新月异,令人难以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