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敏见状,也说不出什么来了。她转头看安氏,“我看他身量不高,石头的衣裳找一件出来给他换了吧。不过要先烧水让他清洗一下,尤其是头发,万一藏了跳蚤,那可是会传染的。”
折腾了好半天,人洗干净了,穿着石头的衣裳出来。虽然他的身量不高,但毕竟比石头大很多,衣服的长度倒是合适,但宽度明显不够,传上去紧绷绷的裹在身上。这衣服的布料没多好,这么穿,劳作起来的时候肯定会撕破。
好在安氏说石头的衣裳做的时候就考虑到他还会长,收了一部分,只要放出来就可以了。
然后他们总算闻到了这人的名字,他叫侯小田,本来家住后面的九洞村,但是爹娘没得早,就跟着叔叔婶婶过活儿。结果今年秋天,过了十五岁生日,叔叔婶婶就说他也算是成丁了,看在哥嫂的份上养他到那么大已经仁至义尽,把人赶出来自生自灭。
平心而论,养个孩子费的东西的确不少,但侯小田寄人篱下,估计别说吃好东西了,就连吃饱也难,所以十五岁了,看起来跟石头这个十二岁的差不多。而他又可以帮着家里做事,也能折抵一部分。但当年他爹娘死得早,却是没分家的。就算留下的东西都给叔叔婶婶,但房子总有他一半。这个时节,这么把人赶出来,分明是不给活路的意思。
齐老三也没问他为什么没留在村里。九洞村和万山村这种大村不一样,总共只有十来户人家,那是真正的抬头不见低头见。而且他们虽然也种地,但更多的是打猎维生。而要深入深山,人少了可不行,所以平时都是聚在一起通力合作,谁家会收容侯小田?
人留下了,齐老三也没说做什么,只让他安心住着,家里有什么就跟着吃什么,等过了这个冬天再作计较。
其实他这个年纪,在农村已经勉强可以独当一面了。要不是叔叔半点情面不讲,给他留个住处,分点儿吃的,他根本就不需要跑出来。所以齐老三的意思也很明确,收留他只是权宜之计,过了冬天就要自己去寻出路。
即便如此,侯小田也感动得眼泪汪汪的,连声道谢。
这天晚上,侯小田吃到了人生中最好的一顿饭,桌子上的菜大部分他都不认得,但味道非常好。他就着菜狼吞虎咽了三碗米饭,才意识到自己添饭的次数太多了。
在叔叔家时,婶婶就该开始说话了。但他小心的看了一眼安氏,似乎在犹豫要不要就这么搁下碗。
周敏直接将锅端过来,给每个人的碗里都加了一勺。
虽然这个侯小田好像很能吃,但人都留下了,也不至于连饭都不让人吃饱。
吃完这一晚,侯小田意犹未尽的放下碗,揉了揉肚子。这家的饭菜真好吃!最重要的是吃得非常饱!他从来没有吃过这么好吃的饭!
齐老三也没安排侯小田要做什么——说劈柴只是玩笑话。但是第二天,周敏却实实在在是被外面喧哗的声音惊醒的。
睁开眼睛,却发现天才刚刚蒙蒙亮。
周敏本来打算睡个回笼觉,但外面的声音越来越大,她也终于听清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侯小田好像一大早就开始起来忙碌了,这会儿是被安氏发现,所以在跟他说话。
一瞬间,周敏的心情有些复杂。
她躺了一会儿,最后还是以绝大的毅力离开被窝,哆嗦着穿好了衣裳,梳了头。
出去一看,侯小田正用竹枝扎成的大扫帚打扫院子。
其实农家的这种院子都是□□的地面,既没有铺石板也没打水泥,怎么扫灰尘石子都是扫不干净的,所以打扫的频率也不高,只有地上积了树叶之类很明显的垃圾,才会扫一次。
但即便是这种地面,扫一下还是会明显的感觉到干净了。地面上还残留着细竹条刷过时留下的痕迹,空气中是有些湿润的泥土味道,在晨光里看到这一幕,周敏觉得身上的懒散似乎都消除了好多。
但是后来据安氏说,他可不止扫了地,还用桶打了水提进家里,然后又去给山墙边的兔舍和鸡舍里添了一把草,又将灶房里的猪草都剁碎了。要不是对家里不熟悉,他或许已经生火直接煮好了。
不可否认,这件事让全家人对侯小田的观感都好了很多,勤快肯做事的孩子,总是更让人喜欢的。
这样,侯小田就正式在齐家住了下来。村里人知道了,有人过来问几句,但当面都没说什么。孩子挺可怜的,齐家愿意拉一把是他们自己的事,虽然背后不免有人议论齐家这是发财了,连外人都养,却舍不得周济村里,语气里的酸意隔着两条路都能闻得见。
这件事对齐家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安氏发现自己无事可做了。侯小田的手脚又快又麻利,总是跟她抢活儿。这当然不是坏事,但没事做就意味着空闲时间很多,也就意味着安氏的注意力会转到别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