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页

第38章 丰收之喜

中秋节过后, 天气就一天比一天凉了。虽说春捂秋冻,但周敏向来怕冷,夏天的衣裳早就穿不住, 换上了更厚的夹袄。

今年手里有钱了,周敏自然更不会亏待自己, 早早就已经采购了布料, 让安氏制成新衣, 上身之后挺括又暖和, 平常跟那些小姐妹们见面时, 不少人眼中都闪着羡慕嫉妒恨的光彩。

其实如果有可能的话,周敏还是很愿意带挈这些乡邻一起发财的。

毕竟大家好才是真的好,如果村里只有她一家赚钱, 难免引人注目。天长月久,跟村里人也就有了隔阂。但如果大家能一起发财,关系自然会更亲近, 而且承了她的情, 自然也就会站在她这一边。

一样米养百样人,大部分人见了别人好, 估计只是眼红一下就算了, 日子该怎么过还是怎么过。但总有些野心家见不得旁人好, 会生出不该有的心思来。而且不止是村里, 周边其他几个村子, 说不准也会有人蠢蠢欲动。

但只要绝大多数人民群众站在自己这一边, 周敏就不必理会这样的犬吠之声。

再说, 衣锦还乡,造福乡里,也是中华民族的老传统了。

只不过现在她自己也还在奔小康的路上,能力有限,能做的实在不多。不过在周敏看来,世上笨蛋毕竟很少,这些村民们之所以世世代代穷苦,无非是眼界不够,只能看到眼前这一亩三分地,所以也不知道如何变通,但有了她带头,很多人的心思也都活络了起来。

至少,经过今年这样的阵仗,明年肯定有不少人家种植玉米和土豆。

虽然不可能卖上今年这样的价钱,但总归是一个进项。而且实际上,这时候很多人家都是处在吃不饱的状态之中。这还是丰年,一旦闹了灾荒,只会更惨。玉米和土豆都是高产作物,而且抗旱,又不挑土地,至少吃饭的问题不需要太担心。

至于别的,只能等以后再说了。

天气一凉,周敏就在家里烧起了炉子。虽然安氏一直嘀咕这样太费柴火,但好在柴火这东西又不费钱,只要有力气,山上随便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再说他们之前收拾那片火烧山开荒的时候,砍回来那么多的木柴,山墙边的屋檐下都已经堆不下了,现在只好堆在兔舍和鸡舍旁边,挤占位置,尽快烧掉还能腾出地方来。

不过,大部分时候,他们暂时还没那么悠闲,毕竟这是秋天,虽然玉米和土豆这两个大头已经收完了,但是之后垦出来的荒地上,还胡乱的种了些黄豆,花生和红薯之类的东西,这会儿也都该收回来了。

这半年来,他们一家人一有空就过去磨,陆陆续续开垦出来的土地居然也不少,周敏估摸着应该有十好几亩了。

被火烧得最严重的地方,差不多都已经开垦完了。而其他地方,经过这一年的恢复,看起来也没有那种残败的景象。这是周敏有意为之,因为她并不希望村里人在反应过来之后,也跟着到这里来开荒,跟自家的地并在一处。

毕竟灵泉的秘密还是需要保守的,万一大家总是要在一起干活儿,不可能完全避开对方的视线。

而这里没有别人的地,将来这片山买下来,也就不用担心会生出什么纠葛来。

但这十几亩地,只有一半种上的东西,因为后来时间太晚,来不及播种,所以安氏不知道从哪家弄来了好多苦荞菜的种子,洒在里头。这些东西基本没侍弄过,能收多少也很难说。

这会儿这一半的苦荞长得又高又密,跟旁边的山林呈密不可分之势,经常有鸟雀停下来偷食种子,弄得安氏每天都要来逛上几趟,驱散这些鸟雀。

也正是因为它们的存在,才逼得齐家不得不赶快把其他地里种的东西收回去。毕竟离得那么近,这些鸟雀松鼠,怎么可能真的守着苦荞的底盘不越界?要知道,另外一边种的各种豆类,还有花生和红薯,味道可要好得多。

这些东西全都收回来,居然也很不少。尤其是红薯,个头大,占的地方也就多,屋子后头那个刚整理出来的地窖,倒是被堆满了。

花生放在屋檐下搭好的竹竿上阴干,然后将泥土拍掉,才能摘下来装袋。

至于各种豆类则更加复杂,连根拔回来之后,在院子里铺了油纸,放在上面暴晒。等到豆壳被晒干爆开之后,再用一种叫做槁的工具拍击,让其中的黄豆爆出来。

槁是一种非常奇特的工具,唯一的作用就是用来拍打豆子。它是由两根木棍组成,一根较长,另一根则较短,在木棍一头打孔,然后用一根光滑的木棍连通。使用的时候抓住长的那一根棍子,手臂发力,便能带动短棍像风车的木叶一样转动,反复拍打地上的豆子。当然,如果运用不当,打到自己的头也是很有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