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这才四下里,看着这些陪考的,看到朱厚照已经动笔了,他也不怎么在乎,自信自己做的这文章还是很不错的,一定能打败太子那个小屁孩。
为了更加引人注目,他也没等着时间到,再交卷,当即就站起身来,朗声道:“杨大人,小王的试卷已成,请过目。”
引得那些抓耳挠腮的藩王世子们,羡慕嫉妒恨地看向他。同时,也吸引了朝堂上其他人的目光,只有朱厚照还在继续写自个的东西,并不受影响,秦韵见状,觉得这熊孩子的心性目前来说,还算可以。
一个有坚定的内心,在任何时候,少受外物影响的人,才能做出非凡的事业来,才能真正承担起江山重任来。
上高王交卷,自然不是他自己送到考官面前,同样也不是杨廷和自己去取,早就小太监主动承担起了服务工作,收了上高王的卷子,送到了杨廷和手中。
在众目睽睽之下,不管是从杨廷和的素养还是他的身份来说,都会慎重地对待这次考试。
所以他当场阅卷的神态是真的很认真,这时朝堂上已经没有什么人私语了,都在等结果呢?
平心而论,上高王之所以主动挑衅,说明人家真心是有几分刷子的,加上毕竟受过很好的教育,整片文,整体来看,文采斐然。
可孝悌这个考题,看起来很容易,可写起来,却不易把握,尤其皇室的孝悌,这上高王竟然在试卷中映射当年弘治帝这一脉,也就是燕王朱棣起兵,是对太祖皇帝的不孝,这个观点。
这个观点就算弘治帝不满意,可这是事实不是,不管怎么说,燕王当年推翻了太祖皇帝指定的皇孙建文帝的江山,本就是不孝,除了不孝,这里面还牵扯到一个不忠的问题。
弘治帝就算在不满意,难不成你是对太祖不满意?弘治帝敢不满意吗?
以杨廷和的才学,自然看的出这文中的含义,可当着这么多人的面,他也不能不下结论,最后还是很坦荡地下了结论:“不错。”
宁王父子闻言,也觉得这评价还算公正,杨廷和的才学既然是公认出色,能在这个时候,获得他一个不错的评价,已经很好了。看着还在那里没有写完的太子小屁孩,他们都认为,这一场,他们是赢定了。
殿内其他人并没有对这个结论表示意外,看着上高王那自信满满的样子,相信,那文章写的是真的不错,只是太子殿下,到底会怎样呢?就算表现的平庸些,千万别闹出什么笑话才好呀。
看到上高王已经交卷了,其他那些藩王郡王世子们,觉得他们本就是来陪太子和上高王考试的,如今,上高王已经撤了,他们也不再坐这里难受了,也纷纷交卷了。
只是这试卷中,除了两名世子,写得还算入眼,其余人,有的别说遣词造句了,那些贻笑大方的错别字,乱句,真心让杨廷和看的蛋疼。可面上,他也只是一声不吭将那些草包的试卷放在了一边,对那两位写的还行的,给了还行的考评。
到了最后,时间快到了,只有朱厚照还在奋笔疾书,没有完卷。
这些殿内的大多数文武百官不知是应该为太子殿下的坚持加油呢,还是为落到最后一个尴尬呢?
连秦韵也怕这熊孩子,答上一半,时间就到了。
好在在最后一个香头,掉落之前,朱厚照终于停笔了,也同样将执纸张吹了吹,上下打量一番,亲自起身,送到了杨廷和的面前。
如果说先前对上高王的关注已经是十分的话,那这会,对朱厚照这位太子殿下,大家的关注,那就是十二分了,整个殿内寂静的,一根针掉下来,也许都能听的到。
要说遣词造句,朱厚照的确比不上上高王,刚看开头,杨廷和的脸色就绷紧了,要说在场最紧张的人,恐怕反而不是对自己有信心的朱厚照,和对自家学生有信心的秦韵了,而是坐在龙椅上的弘治帝了,他扶着龙椅上的手,不知何时已经渗出汗来,将把手都给弄湿了。
宁王看到杨廷和的脸上没有笑意,看着看着,竟然还皱起了眉头,越发觉得,这第一场比试,自己应该胜利无疑了,只是不知这草包太子还写了什么奇葩的内容,让杨大学士如此神情?
良久后,杨廷和放开试卷,神色复杂地看向朱厚照道:“太子不愧是一国储君,这篇文章很不错,臣甚欣慰。”说话间,又转身面向弘治帝道:“臣为陛下贺!”
杨廷和这话一出,嗡地一下,朝堂顿时像烧沸了的水一样,顿时,翻滚起来。
殿内所有人除了秦韵,都一副不可置信的模样。这怎么可能?
可让他们觉得杨廷和会当堂作弊,讨好皇帝和太子,他们同样也觉得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