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国强听她这么一说,随口道:“咱这基本上出来吃一顿,国营饭店是最好的选择。一家独大,这价钱自然也就跟着涨。”他想了想又补充道,“你做的饭菜比这儿的好吃。”
他这话倒是实话。之前几个战友私下里聚的时候,也来过一回国营饭店。男人间畅谈昔日情,点的大多是肉菜,素菜也不少,全都是硬菜,那时他觉着味道还不错,怪不得大多数人都渴望能来这里吃上一顿。
可最近在家吃惯了许晚秀做的菜,如今再回想起当年在这吃的饭菜滋味,好像已经模糊了。
再加上情感倾斜,赵国强索性认定了,许晚秀做的菜就是比国营饭店好吃,这话说得是真诚实意。
回想起刚穿越过来去办公室找赵国强,他清冷不爱说话,那时为了多攒点米诱导他说话是多么地艰辛,再对比他刚才说得那番话,夸起人一点儿也不生涩,许晚秀不禁被逗乐:
“人家的厨子也都是练过的,我怎么能够和他们比,不过是创新了点菜色罢了。”
许晚秀自认自己的厨艺还可以,能得到赵国强如此称赞的,大概就是那些新奇菜色吧,比起这里已经固定几年不变的菜色,自然是新鲜的菜色更加多人眼目,印象深刻。
她这般想着,等到吃上服务员送上来的饭菜才真的懂了。等了约莫二十分钟,服务员端了盘炒鸭肉上来,接着又陆陆续续上了剩下的几道菜。
许晚秀面前就摆放着一碗冒着热气的面,上头撒着几点葱花。炒鸭肉是常见的颜色,清炒丝瓜则多了点汤汁,一盘大的蒸黄花鱼躺在椭圆盘中,格外肥硕,赵国强面前则是一大碗饭。
两人开动,许晚秀先是试了试面前的面。这种厨子新鲜擀出来的面是长宽板面,夹起一条往上扯,一直扯不尽,整个碗里也就才三四条。因着是鲜面,煮出来的汤特别浓稠,添上点酱油很是香甜。
这面不错,许晚秀心想着,伸筷子夹了块鱼肉。她来到这里后一直没有吃过鱼肉,今日可得尝尝。黄花鱼的鱼肉格外硬实,鱼肚子那块又很是嫩。担心蒸的没什么味道,她还将那鱼肉放到盘子旁边底部蘸了点酱汁,这才送到嘴边。
却是出乎意料的甜嫩,肉质滑腻,味道也足。这一下子拔高了她对接下来炒鸭肉的期待。许晚秀又夹了口鸭肉尝尝,却是索然无味,那肉质因为火候太过而变得特别硬,简单地炒也没有下任何调味的。
她抬起头望向赵国强,他也正好吃了口鸭肉,望着许晚秀笑道:“比不上你上回做的盐焗鸡。”显然也是觉得这鸭肉没什么味道。
味道是不太行,但这量却是分外足的。这个时候的人也都实诚,份量是多少就是多少,只会多不会少。两人勉强把点的饭菜吃完,歇了会,等肚子那么胀了,这才起身离开。
赵国强主动提议道:“你想不想看电影,时间还在,我们可以去看一场。”
他不爱看这些东西,只觉着浪费时间,但好像年轻男女出来玩都是约着去看电影的。若是小姑娘喜欢,他陪一陪也无妨。
这个时候的电影院不过是一间封闭的大厅,里头放着黑白影像,内容则大多是宣扬伟大主义精神,鼓舞青年奋斗之类的。这个时代的年轻人或许很是感兴趣,看惯了彩色高清电影的许晚秀却是没什么兴致的。
她摇摇头拒绝了:“不去看了,这些电影老片之前村里集会的时候都有播过,大多是老片子,全都看过的。”
记忆里原主的村里热闹庆祝的时候,会在中央空地坪上放电影。村里老少,甚至是年轻的下乡知青都会在吃过饭后,各自搬上张小板凳去那看电影,很是热闹。
“那行,我们再走走,看看还有什么需要买的。”赵国强这声也应得十分干脆,既是许晚秀不喜欢,他也不用去那昏暗的大厅里静坐两小时。
因着许晚秀夸赞那鱼好吃,赵国强又带着她去买了两条活鱼,碰巧撞上个老太太提着几大把酸菜在角落坐着,许晚秀想了想又给买了一把酸菜。
一路上采购回到家属楼,两人左手右手全都提满了东西,很是笨重,也顾不得路上遇到的人如何议论纷纷,一路直走回家。
赵国强先是把那两条活鱼放在装着清水的木桶中,又把买回来的那些油、酱油等分类装好放在灶台那,再是将红豆、绿豆那些放到杂货柜中。
这里他一个人忙碌着,那头许晚秀一进屋放好东西,就赶忙奔进房间里,拿起柜子上放置的纸笔,唰唰唰把那报社的地址信息,还有投稿要求什么的全部写下来。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许晚秀就怕自己待会忙完其他东西后再来回想这些关键信息,忘得一干二净。好在之前赵国强有时会在家里看书,或是拿着本子记些什么东西,所以房间里也有纸笔。
把写好报社信息的纸珍重地放到枕头上压着,许晚秀这才算是松了一口气,出去帮忙收拾今天买回来的东西。
赵国强已经把买回来的吃食全都摆放好了,许晚秀则把那双女士皮鞋珍重地放到平时放鞋子的地方,那四批布料则拿回房间,争取这阵子做件衣服给赵国强。
他平日里去训练都是穿橄榄绿军装,因着是夏日,平日里在家则穿着白色背心,赤着胳膊,只有两人去县城的时候才会穿上正经的上衣下裤,衣柜里他的衣服很少。许晚秀就想着给他添一件。
夜里简单吃过饭后,赵国强去洗碗,许晚秀则先去洗澡,然后一把躲进屋里,走到床头边掏出枕头下压着的纸,看着上头的信息思考着。
报社征集的是奋斗青年的故事,要宣扬的是像先辈流传下来的不朽精神,上头写着题材不限,文章亦或是故事都行。
报纸上的内容代表着的是这个时代的声音,面向的是普通大众。村里的农民不知道,但是很多学校的青年都会去购买报纸。
想来这报社刊登的报纸主要面向的也是正值青春年华的少年,鼓舞的也正是这样充满激情的年轻一代,在这贫穷的年代,他们需要的精神粮食去激发内心的斗志。
想清楚这些文章故事的受众群体以及主题后,许晚秀轻松许多。她有个大胆的想法,想两者都试一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