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下气得秦三顺把扁担狠狠地一摔,蹭蹭地家去找老秦头告状,把柳氏的行为添油加醋地说了一番,“爹,她骂我也就算了,她现在连爹和娘都骂,说你们两个老算计,分家的时候把他们赶出去,不给吃喝的,现在看他们有点钱就去算计。还说什么牲口是她娘家的,不是分家分的,就是不给使唤。又说场也是他们自己压的,跟我们没有一点关系,我要是把麦子挑过去,她就给我扔了。还说爹去也不好使呢。”
老秦头正坐在门口的草墩上抽烟,这两天着急,加上张氏整天枕边风吹吹,他又有点上火,满嘴起泡,眼睛熬得通红。
他累得很,就在家里歇歇,喝点汤,顺便打算一下后面怎么弄。
张氏这些天早就想找柳氏闹,不过一直被老头子压着,三婶也劝她,好说歹说的,让她多劝老秦头自己别去闹,毕竟柳氏根本不听她的,还是公爹说话好使。只要家里老秦头发了话,秦大福就不会反驳,那柳氏也就不好再说什么,所以三婶让张氏从老秦头下手。
张氏气得直跺脚,“老头子,你看看,当初说什么来的?我说别分家,分了家就是散了架,人家不会再听我们的。你看看谁家分家像咱们这样惯孩子的,分了家,他们一个铜子不往家交,粮食也不交,活儿也不帮着干,有好吃的自己吃,有钱自己花,天底下就没有这样的。”
老秦头只是吧嗒烟袋锅子,近来老柳头不给他送烟丝,他自己舍不得买好的,最差的都是偶尔买两斤,除非太累了,抽一袋解解乏,他也是不舍的呢。
他叹了口气,“老大家也不容易呢。”背了十来头牛的债呢,大福自己哪里背的动?不过听老婆子说大房去织手套倒是赚钱,一下子就二十几吊钱,看这样子,那丫头也是有门道呢,就是瞒着自己家长辈不说罢了,怪不得敢一口就把一百两的债背下来。
三婶又在那里添柴拱火,说什么大哥是好的,就是大嫂太精明,分了家就不把自己家人当家人了,一心想着娘家,还有那几个丫头,眼里根本没有自己家人,一心想着姥娘家。
别的还算了,秀瑶这个丫头,老秦头是知道的,简直就是他一块心病。这丫头,别看人小,表面看着温温柔柔和和气气的,其实最有心眼,而且最是个记仇的,这么久了,她对自己和嬷嬷还是嫉恨着,越大越精,只怕以后和自己家人就更不亲。
这么说,难道分家分错了?
他一直在考虑这个问题,可能是自己给孩子们关爱不够所以让她嫉恨?又或者,就是这丫头格外小心眼?说起来一个孙女,还想如何?别的地方,还有女娃子一生下来就溺死的呢,他们家总不至于出现这样的事情。
那丫头,还有什么不知足呢,而且自己一向对她还不错,她跟自己也不如和她姥爷亲,看起来,女生外向,就是不中。
老秦头心里自然还有一个大问题,那就是秦家的振兴,他一直没敢想这个问题,可自从分了家,老大家竟然能赚钱,还能巴上冯家。这让他似乎看到了一点希望,大儿子原来是个可以的,说不定秦家以后还是可以振兴起来的。
在他眼里,秦家以前的情况就已经是很发达的,是需要他和子孙们努力去振兴恢复家族兴旺的。
这是他的责任。
他看了看天色,已经临近傍晚,只是夏天天长,日头落山晚罢了。天上云霞红彤彤的,烧着他的心也辣的,他似乎下了什么决心一样,挥了挥烟袋锅子,“反正天快黑了,不能干什么活儿,这样吧去让老大家两口子过来。我有话要说。”
秦三顺不肯去,“我可叫不动她。”
张氏就道:“秀娟,你去叫,叫他们赶紧过来。”
秀娟就问:“那俺二达达叫不叫?”
老秦头立刻摆手,“叫他干什么,不用,他还得忙活着割麦子呢。”这个事儿,他想了好久,细节都想好了的,二贵是个直愣子,一心向着大哥大嫂,不能让他参加。老大家两口子,老三家两口子,他和老婆子两个,就够了。
秦大福还在地里忙活割麦子,他寻思着要挑灯夜战,晚上也要加班加点地割麦子,这样早点收完,就去帮爹那里干活。秀娟来叫他,见状只得过去,他又去场里叫柳氏,柳氏正和秀芹做饭,不肯去。
秦大福陪着笑,“孩子娘,这不是爹叫嘛,过去看看。”
柳氏冷冷道:“不用想我都知道他叫去干什么,无非是让你兄弟友爱,做哥哥的要爱护兄弟,做儿子的要孝顺父亲,把你现在家里挣的都拿出去给他们,回头让我们再管我娘家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