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论汉末教育环境推行科举的可能性!

大军师联盟 恒安德佩 3283 字 2022-11-21

如果大汉没有从中枢到地方,甚至深入到村落的教学环境,专家想要推行科举制,其实是非常困难的。

它相当于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

最为重要的是,教育体系虽然容易搭建,但能否被百姓、士族接纳,却是一个非常严肃,且不容忽略的过程。

“没错。”

刘辨饶有兴致地点点头:“是这个道理。”

军师联盟则继续道:“太学的学生为博士弟子,也称太学生为‘诸生’,除由京都直接挑选入学的‘正式生’外,各郡国县邑选送的地方知识青年为‘特别生’。”

“只是在出身方面,太学生中贵族子弟居多,但也有家境较为贫寒的子弟,‘正式生’为公费,朝廷给俸禄;‘特别生’为私费,食宿需自理。”

“”

“这还仅仅只是官学而已,东汉的私学之风更盛,其在组织形式上,可分为两种:一为蒙学,二是精舍。”

“蒙学即童蒙学习的地方,也称为书馆,教师称之为书师,学习内容主要是识字习字,专注于孩童启蒙。”

“书馆所用的字书,现在保存下来的只有《急就篇》,相传是西汉史游编撰的。”

“《急就篇》共1244字,内容包括姓氏、衣着、农艺、饮食、器用、音乐、生理、兵器、飞禽、走兽、医药、人事等方面的应用字。”

“其全文押韵,没有重复字,句子有七言、四言、三言等,既便于记诵,又切合实用,流传非常广,是自汉到唐的主要识字课本。”

“”

“至于精舍,相当于民间的太学,是由经师大儒教授,比如说郑玄,就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其精通《京氏易》《公羊春秋》《三统历》《九章算术》等。”

“精舍弟子分为两种:一为及门弟子,是亲身来受教的;二为着录弟子,是把学生名字登录在有名望的大师门下,不亲自听教师讲授,是属挂名求学。”

“”

刘辨实在是没有想到。

在汉朝的教育体系与环境中,居然可以找到现代的踪影。

而且,在专家介绍过以后,刘辨甚至感觉,所谓的知识被世家豪族垄断,其实没有想象中那么严重,毕竟私学盛行,不少贫寒人士是有机会学习的。

这的确让刘辨大开眼界!

“当然!”

紧跟着,军师联盟强调道:“太学的教学制度,虽然并不严密,也没有规定学习年限,更不注意考勤。”

“但有一点,对咱们推举科举制,却至关重要的!那就是它非常注重考试,用考试来督促和检查学生的学习成绩。”

“在太学创建之初,汉武帝便规定,用‘设科射策’的方法,每年组织一次考试,史称之为‘岁试’。”

“所谓射策,即抽签口试问答;而所谓的设科,则是按照试题的难易,分成甲乙两科,学生可抽签应试,签上写有试题。”

“按照考试后的成绩,甲乙两科各择优录取数名或十数名,授以不同的官职,如郎中或太子舍人等,至于那些不合格,或者不能通一经的学生,即令退学。”

“”

“而到了汉桓帝时期。”

军师联盟的声音,略微有了一丝遗憾:“改甲乙两科为上、中、下三等,后又改为两年考试一次,不限制录取名额,根据通经的多少,授以不同的官职。”

“或许是因为考试次数变少,再加上其余各种原因,这种教育体制,最终也没能孵化出科举制,却被陈群搞出了个九品中正制!”

“辩爷!”

军师联盟朗声道:“专家一致认为,凭汉朝的教学环境,是完全有可能成功推行科举的,咱们一点点打基础,再加入现代的一些元素,对于辩爷培养人才,大有裨益。”

“包括但不限于经学、医学、格物、算术、几何、历法等等,内容会比较复杂,专家同样在尽可能的编纂材料。”

尼玛!

专家不愧是专家。

居然已经开始准备科举制方面的东西了。

杂交水稻、钢铁、兵器革新、科举

刘辨脑袋都快大了。

如果不是背靠军师联盟,单凭个人力量,别说匡扶汉室了,能不能活下来,都不一定呢。

“殿下!”

“殿下?”

刘辨正沉寂在专家的内容中时,荀或的声音,一把将自己拽了回来:“恩?文若,可有何事吗?”

荀或轻声道:“再往前不远,咱们便可以下船了,如果我记得不错,志才应该就在那里,前段时间,我们还有过书信往来。”

“好。”

刘辨顿时来了干劲儿:“不管怎样,孤一定要把此人带走,便是绑也得绑走。”

荀或脸色略显尴尬。

想当初,弘农王跟自己说过同样的话:“殿下放心,志才有心报效国家,想来他是不会拒绝殿下的邀请的。”

刘辨澹笑:“如此最好,也省得孤动粗了。”

通往南阳的官道上。

一支悠长的队伍,正迤逦慢行。

队伍中。

一匹赤红色的骏马上。

相貌身材与弘农王一般无二的男子,神色悠悠,显得有些紧张。

“兄弟,别紧张。”

一旁朱彤压低声音,双目却时刻不停的左右忽闪,警惕着来自四周的凶险:“当初殿下的易容术,可是能骗过牛辅的,绝对不会露馅。”

“没错。”

对面的史阿极其肯定地道:“如果不是我们知道你是假冒的,乍一眼看过去,绝对分辨不出来,何况他们人还不知在哪。”

假刘辨深吸口气,尽可能让自己保持镇定:“朱司马,正是因为不可能被识破才危险,到时候你们可一定要护着我。”

“放心吧。”

朱彤咧嘴澹笑,保证道:“不过是些蟊贼而已,我都怀疑他敢不敢过来,要知道,咱们这支兵马,可足足有三千人。”

虽然,刘辨把绝大多数兵力留给了张辽,但依旧带回了三千人,而且尽皆是身经百战的精锐力量,以一当十的超级悍卒。

面对这样一股强悍的力量,朱彤实在是想不到任何被截杀的理由。

这不是来截杀的,而是来送死的。

虽然,在弘农王离开之前,曾经给出个三个刺杀方桉,但即便合乎情理,朱彤依旧不敢相信,对方真有胆量,敢截杀弘农王!

“没错。”

一旁史阿也跟着附和道:“说不定孔家压根就不敢过来,咱们只要过了堵阳,就彻底安全了,你小子白当一次弘农王,骏马得骑,高官得做,还有赏钱拿,简直赚大了。”

“这可不行啊。”

史阿故意调侃道:“等咱回了南阳宛城以后,你小子可得请客喝酒,就去邓家的鸿宾楼,那里最有排面。”

朱彤补充道:“关键是花钱多!”

假刘辨只能呵呵了:“只要我能活下来,请咱全队吃都行。”

朱彤眼神放亮:“行!这可是你说的,待会儿就算拼了命,我也护你周全。”

史阿提了提手中宝剑:“算我一个。”

忽然。

前方队伍缓缓停下。

史阿、朱彤向前凝望,心下好奇。

假刘辨下意识紧张起来:“朱司马,快去瞧瞧,到底发生了何事?”

朱彤瞥了眼假刘辨:“嘿,你小子居然敢指挥我?”

假刘辨嘿嘿一声:“过过嘴瘾而已,别当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