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页

顾德庸看着明显有些诧异却不言语的顾若,暗道这姑娘还真有魄力,怪不得萧家、杜家会对她另眼想看呢。思及至此,顾德庸不再犹豫,反而开门见了山:“顾姑娘,我知你与萧贤侄关系匪浅,也知杜贤侄对你也是关照有加。虽不知你意属哪位,可是不管是哪位,身份与现在的你也是差了许多,即便是他们娶你进了门,你在夫家的地位也是不尽如人意。我说这个倒不是觉得顾姑娘不好,恰是因为你很好,出身不该是你人生路上的绊脚石。可是换一个方向思考,假如你是我顾德庸的女儿,那么出身一事就不算事儿。而且,我不需要你尽心赡养,等你出门之时还会赠你傍身嫁妆。出门之后,不管你嫁的是谁,我顾家都是你的可以给你撑腰的娘家。顾姑娘,你觉得如何?”

“大人说的是很诱人,只是小女一直坚信一句话‘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饭’,”顾若微微笑笑,垂下眼眸道,“小女何德何能,换顾大人如此看重,不知作为交换,顾大人希望我做什么呢?”

“不需要你做什么,只要你能唤内人声娘亲便可。”

顾若讶异抬头,见他一脸正色不似哄她,对他印象忽然好了几分,于是也不含糊,直接婉拒了他:“大人明鉴,小女无心高攀。之前不知自己是否是顾家人,心中还有些犹豫。现在既知不是,更不能冒名顶替欺骗夫人。夫人温婉和善,顾若真心愿您早日找到女儿,一家团圆。”

顾德庸一直在审视着顾若,原本挂在脸上的笑容面面凝固,只是低声问道:“难道你真的不担心自己的出身会是你姻缘的绊脚石?”

“小女自是考虑过的,”顾若抬头,不卑不亢也不狂妄,“出身这种东西我决定不了,世人的眼光我也改变不了。可我能做的,就是守住我自己心,只要自己内心是愉悦的,何必在意这些个身外之事。人生不过须臾,我不想让自己的眼界束缚自己,我不怕绊脚石,因为我相信只要方法得当,所有的绊脚石都有机会成为前行的垫脚石。我所说的便是我内心所想,让大人见笑了。”

根据手下查探得来的消息,这个顾若在临安时内向、木纳,不善言辞,一直没什么存在感。作为一直被“转手”的童养媳,她吃了不少苦,最后还险些被卖给七旬老翁做妾。这样一个任人宰割的主,突然就发现了邻居的不对,还帮着查案,自此引起萧成风的关注,从此开始了蜕变,直到如今的独当一面。若说中间没有契机,顾德庸是万万不信的。

可是不管她是为什么改变,这些都与他无关。事实上,现在的她,才是他想选择的对象,是最适合成为他顾德庸女儿的人。

顾若不知顾德庸心里所想,见他一直像在衡量什么,也不想再在这里待下去,福身一礼便打算请辞。

“罢了,事到如今,我也没什么好蛮姑娘的了。姑娘可否听完顾某讲的这个故事,然后再做打算?”

见他一脸的恳切,顾若即便是再想走也不好拂了他的面。可是直觉不该知道太多秘密,不然很可能就会出问题。顾德庸明明看出了顾若的退意,却是不给她拒绝的机会,自顾讲了起来——

☆、第73章 说服

顾德庸自幼家境贫寒,他的父亲是个书生,身体孱弱,腿上有疾,入不了朝堂也做不得苦力。父亲没事出去摆个摊子代人写信,只是入账极少,养家的担子几乎都压在他的母亲身上。

顾母从前是个官家小姐,因执意嫁给顾父同家里断了关系。由简入奢易,由奢变简难。两人也曾花前月下、卿卿我我,只是贫困夫妻百事哀,情爱裹不了腹,也蔽不了体。

从前辩不全油盐的顾母开始劳作,洗衣、绣活样样都做,一家虽说温饱无着落,可是毕竟相互扶持也算不错。

有道是世事无常,那日顾父饿极回家,见灶台有碗凉饭端起来就吃了。当晚又吐又泻,因着心疼钱,不让请大夫。顾母却是不从,从灶台旁的土罐里掏出一串钱,递给顾德庸,让他去找大夫。

顾德庸一路小跑,停也不停,喘着粗气敲响了医馆的门。隔了许久才有人才开门,大夫看着他手上的那着钱鄙夷撇撇嘴,嫌钱少不肯出诊。只包了丁点药草给他,说煮煮喝了就不拉了。

顾德庸实在没办法,抱着那包草药回了家。顾母熬了药给丈夫喝了,却是不见好,时冷时热,等再凑够钱请了另一个大夫,此时已经来不及了。

顾母不吃不喝关了自己三天,再之后就恢复了正常。她把顾德庸送去了学堂,拼命接活计,只盼着儿子出人头地,光耀门楣。

顾德庸本就聪颖,又知母亲艰辛不易,成绩一直极好。好不容易盼到科举,也顺利过了初试,不成想被某达官的贵人顶了名额去。顾母不愤,气的吐了血,没熬几天也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