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页

但他却不想想,皇帝只有一个,眼见自己的兄弟分去本属于自己的一大块地方,谁会高兴?再说,等皇位和藩王更换几次之后,亲戚之谊已经非常淡了,自然就会出现问题。

扶苏点头道,“正是。李丞相言,周朝分封诸王,结果相互攻击如仇雠,天子弗能止,国之将乱也。若此时置诸侯,反而不便。此后才分天下三十六郡,置郡守、尉、监。”

“李斯可真是个能人!”荷华发自内心的感叹,“这招未雨绸缪实在太好了,可惜,秦朝还没传到能让这种制度的优越性体现出来的时候就亡了。”

“你十分赞赏李斯?”扶苏微微挑眉,看着荷华的视线辨不出喜怒。

荷华顿了一下,当着扶苏的面说这个,还真是亚历山大。可她没有忘记自己的目的,所以坚持道,“这是当然。李斯学的是法家,不以规矩,不成方圆。依法治国是后世的基本国策,被证明是十分正确的。可见法家比之其他诸子百家,要胜过许多。”

见扶苏面露不悦,连忙道,“就说这件事好了。公子可是想要让始皇将其他公子都分封出去?”

扶苏微微蹙眉,“其实是分封还是都留在咸阳,对我来说都是一样。但给了他们封地,他们也能消停些。”就像现在的胡亥,若是能早早丢到封地去,荷华也不会招惹到他了。

荷华叹息道,“所以说李斯有远见。公子要是不信我的判断,那我就跟公子说说后世的事。秦朝之后所建立的是汉朝,汉初亦是分封诸子,然而传不过三代,诸侯便都联络起来造反,史称七王之乱。”

“之后皇帝便一直想要削藩,最后想出了一个推恩令,诸侯王死后,嫡长子继承王位,其他子弟分割部分土地为列侯,以此分化诸侯王的实力。其实说到底,不过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可大秦现在的情形就已经是中央集权了。分封诸子,才是本末倒置。”

“再说明朝。明朝亦是分封诸子,不过他们吸取教训,分封的只是食邑,并无兵权,亦不能插手当地事务。以致诸侯饱食终日无所事事,沉溺酒色之中。到明朝后期,每年光是用来养活皇室子弟的钱粮,就要耗费掉国库大半收入,即使如此,也有许多关系太远的宗室因为朝廷奉养不起而落魄。”

“公子希望将来大秦变成这个样子吗?”

这最后一个问题振聋发聩,让扶苏猛然醒悟过来。

他虽然聪明,但是实际上却没有真正系统的学过什么东西。秦始皇后宫无数,但并没有皇后,所以后宫的管理有些乱。扶苏的母亲虽然得宠,但过世得早。而秦始皇虽然比较看重这个孩子,但他那么多儿子,真正能关心到的时候也很少。

何况在二十六年之前,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了征战天下上面。等他一统六国,扶苏都二十来岁了。哪里像胡亥,正是年纪幼小,膝下承欢的年纪,才如此得宠爱。

所以有些事情,没有人跟他说过,他也就想不到那么远。但听了荷华这一席话之后,他心中对这件事,倒是有了新的认识。同时对李斯这个之前多少有些看不惯的丞相,也颇为改观。

☆、第23章 要想富先修路

如果说这一次的谈话更加明确了扶苏对于大秦未来的看法,那么对荷华来说,这次谈话最大的好处,大约就是她终于从“扶苏不需要我”这个念头中醒了过来,觉得自己还是很有用处的。

荷华觉得,自己可能需要一本资治通鉴什么的。毕竟这治国之策什么的,她是一点都不懂,嘴里说说还行,可是真正实践肯定会出问题。

至于秦始皇,别说他不会教导扶苏,就算会把,以他这种把秦国整个给玩掉了的作风,荷华还真不敢让扶苏跟着学,别秦二世被蝴蝶掉了,让扶苏顶上去接受后世骂名,那可就得不偿失了。

荷华想了想,闭目冥想,非常用力的想,扶苏需要专业的帝王教育,求这方面的任务和奖励。

然后,激动人心的时刻到了!【并没有

“叮——触发任务:要想富,先修路。帮助扶苏主持大秦道路建设工作,为他的太子之路添砖加瓦,铺平道路。任务完成奖励积分二百,声望二百,《管子》《韩非子》《商君书》一套。任务失败扣除积分四百。”

没有资治通鉴。荷华也不觉得意外。毕竟是后世的书,如果扶苏真的能够改变历史,那么后世还会不会出现司马光这个人,还能不能编出这么一本书,都还是未知之数。系统大概是为了平衡,所以不会让后世的书出现在这里。

不过现在奖励的三本书,荷华也是比较满意的。都是法家主要代表人物的作品。管仲的《管子》,韩非的《韩非子》,商鞅的《商君书》。最妙的是,这三个作者都是辅佐君王的国士,不管是理论还是实践都是非常厉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