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当中也有年轻力壮脚程较快的,他们侥幸逃生之后,当即向世人揭发了李元吉令人发指的暴行,一时间河北震动。
朱元璋听说此事之后,立刻找到了正在收拾行装准备启程离去的柴荣,建议他立刻上书李渊,决不能让李元吉前来统领三军。
柴荣听完朱元璋的来意之后,不由得苦笑一声,摇头说道:“元璋兄,你觉得,事到如今我上书参奏齐王,皇帝陛下会信我吗?”
朱元璋闻言顿时一怔。
柴荣自嘲一句,继续说道:“我上书参奏齐王,陛下只会觉得是我贪恋军权因此捏造证据诬告齐王。”
“如此明目张胆的恶行,唐皇难道也会不加查证吗?”朱元璋有些不敢相信地问道。
柴荣长叹一口气,道:“我朝皇帝能够鼎力关中与隋朝抗衡,靠的就是一众世家大族的支持。在世家大族眼中,这些平民百姓哪比得上他们这些高门子弟,在长安,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就是一句空话。也就当年屈突盖大人担任长安令的时候,那些权贵子弟才有所收敛。”
屈突盖是屈突通的胞弟,以方正严肃闻名。他正直严厉,不畏权贵,不徇私情,权贵恶徒为之忌惮敛迹。当时人说:“宁食三斗艾,不见屈突盖。宁食三斗葱,不逢屈突通。”
后来洛阳大战,屈突通、屈突盖兄弟尽皆战死,继任的长安令哪有屈突盖的背景和胆色,权贵恶徒死灰复燃,欺压良善兼并土地强买强卖的现象时有发生。
朱元璋盯着柴荣看了许久,突然间长长叹了口气,摇了摇头转身离去。
柴荣明白朱元璋无声之中是想说什么,亦是摇了摇头,看了看桌案上的一封封军情书信奏报,无奈地苦笑一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