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枪手徐宁大喝一声,舞起手中钩镰枪,拍马直取关铃。
“叮咚,检测到徐宁进入奋战状态,武力+3,基础武力94,当前武力上升至97。”
“铛”的一声响,关铃横刀荡开了徐宁的钩镰枪,反手一刀奔着徐宁当头斩下。
徐宁面色一变,急忙勒马往后倒退,但反应还是慢了半拍。只听“咔嚓”一声,血光乍现,徐宁胯下坐骑被关铃一刀斩为两段,而徐宁也一个踉跄从马背上跌了下来。
“鼠辈受死!”
关铃当即大喝一声,拍马上前就要结果了徐宁性命。
徐宁麾下士卒见主将危急,急忙朝着徐宁围拢了过来,几十杆长槊从四面八方刺来,逼得关铃只能收刀回挡,这才侥幸让徐宁逃过了一劫。
城墙上,李世绩见关铃勇不可挡,当即指着关铃对身边的弓箭手说道:“乱箭射死这个小贼!”
这些弓箭手得令之后,当即搭箭上弦对准了在城楼下奋勇厮杀的关铃。
“且慢!”
就在这时,李世绩的身后突然响起了一个声音,制止了弓箭手放箭。
听到这个声音,李世绩的眉头不由得一皱。那出声制止的不是别人,正是当初奉了李孝恭遗命突围追上李世绩的猛将田再彪。()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手机版阅读网址:
剑阁,古又称剑门,地当秦蜀要冲。据史料记载是因三国时期诸葛亮在剑门关凌空凿石修建飞梁阁道而得名,素有“蜀北屏障、两川咽喉”之称。
剑阁道全长三十余里,北去汉中,南通成都。而在三十里的蜀道上,最为险要也是防守的重中之重的便是剑门关。
剑门关位于剑门山中道,依崖而建,砌石为门,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美誉,是川陕交通的咽喉要道。过此南下,少险可据,因此剑门关的得失,直接关系着成都的安危,历来都是兵家必争要地。
三国时期,魏将钟会伐蜀,蜀将姜维退守剑阁,列营守险,魏军虽然有十万之众,但始终无法越雷池半步。在此之后,东晋大将司马勋、前秦苻坚、梁魏邢峦、西魏尉迟迥、北周梁睿、唐严砺、后唐李继岌、宋王全斌等人意图取川,都是先行夺取剑阁以威胁成都。
而现如今,隋军大将龙治在夺取汉川郡之后,为了策应李靖、岳飞夺取蜀中,在统帅主力大军北上抵御李隆基大军的同时又派遣大将关铃率军八千南下剑门。
凭八千军马就想拿下蜀中第一险关剑门,这无疑是痴人说梦。关铃对此也是心知肚明,因此他也没有率军强攻剑门,只是不停地在外袭扰,逼得当时还在蜀中的李孝恭和李世绩分出了五千兵马,由大将黄君汉率领,前往剑门加固防御。
黄君汉到任以后,恪守李孝恭和李世绩的嘱咐,只是加固剑门防御,而绝不出关和隋军交战。关铃年轻气盛,对唐军不由生了轻蔑之心。随着李靖、岳飞歼灭唐军主力定鼎巴蜀的消息传来,关铃心中对唐军的轻蔑更甚,不自觉间便已经放松了警惕。
这一日,剑门的黄君汉向关铃递上了降书,关铃心想如今李孝恭已死,唐军主力尽数覆灭,巴蜀大局已定。再加上本能地对黄君汉的轻蔑,不疑有他,遂带着麾下军马便大摇大摆地前往剑门关受降。
剑门关外,黄君汉已经领着剑门关守军一众偏将校尉静候在关门外,看到关铃率军到来,黄君汉当即领着身后的将校上前迎住关铃,单膝跪地抱拳说道:“罪将黄君汉愿归顺大隋,为大隋效力!”
按照常理来讲,面对新降之将主将都应该好好勉励一番。可关铃年纪轻轻哪里知道这些,只是虚空摆了摆手,毫不客气地纵马往关内走去。
黄君汉不动声色地移到了一边,给隋军让开了道路,只是当他缓缓抬起头的时候,眼神中竟然闪过一道骇人的杀机。
不过关铃此时却是志得意满,丝毫没有注意到黄君汉眼神中的杀意,更加没有现黄君汉等将官此时不仅没有跟着他的军队入关,反而在不经意间已经和隋军拉开了距离。
“轰隆”一声,就在关铃策马进关后不久,脚下的土地竟然塌陷了一大片,关铃以及另外十几名走在前头的隋军登时连人带马往坑中坠落。
“不好,中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