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十二章 被演义黑惨的名将

“叮咚,宿主使用100个灵魂点数进行武力召唤,正在为宿主抽选召唤人物,请宿主耐心等候”

“叮咚,恭喜宿主获得北宋末年名将王禀,统帅92,武力96,智力75,政治63。当前植入身份为中原人士,仰慕宿主的为人和功绩,正在前来投军的路上。”

听到王禀的名字后,杨杲有些满意地点了点头:“这次召唤运气不错,是个厉害人物,忠诚可嘉,绝对可堪大用!”

历史上的王禀行伍出身,在北宋平定方腊的战役当中连连大败义军,先后攻克杭州、睦州,战功卓著。后又参与伐辽白沟之战,只是因为宋徽宗赵佶和主帅童贯的无能指挥惨败而归。而他一生最为耀眼的则是在北宋宣和七年的太原。

宣和七年,金人大举攻宋,河北诸城大多望风而降,唯独在王禀镇守的太原城当中遭到了迎头痛击。在内无粮草外无援兵的情况下力挫金国名将完颜宗翰两百五十多天的疯狂进攻。

太原城破后,王禀拒绝了部将弃城而去的建议,率领残部和金兵进行了惨烈的巷战,身中数十枪,最后和长子王荀投汾河而死,以身殉城。

令人更为惋惜的是,在这位大将以身殉国的一百多年后,一本脍炙人口的小说《水浒传》横空出世,却将这位铁骨铮铮的忠臣良将黑得一塌糊涂。

在小说中,王禀被丑化成一个为了自身前途依附奸佞,不惜和同袍抢功的小人。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水浒传地位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人所知道的王禀,已经不再是那个力战殉国的大丈夫,而是一个因为心中不满恶意污蔑功臣,害得梁山好汉阮小七有功无赏,罢官回乡的奸诈小人。也不知道他泉下有知,内心该是何等的悲凉?

“唉,演义小说有时候也是坑人不浅。美周郎周瑜也是因为一本《三国演义》,莫名其妙地就变成了一个心胸狭隘的小人,就连他一手策划和实施的赤壁大功都给诸葛亮分走了一半。”

杨杲叹了一口气,暗暗说道:“不过王将军你放心,如今你有了新的一次生命,朕绝不会让你再步前程,一定会给你机会让你证明自己。”

洛阳和虎牢关两地的战况通过鹰信的方式很快就传递到了杨杲的手上。

虽然这几仗都是隋军略胜唐军一筹,但是面对着李世民精心操练出来的唐军,伤亡依旧不小。尤其是杨再兴部,当日返回洛阳城时只剩下不到五千人,那可都是真正的百战精锐,不光是孟珙和杨再兴,就连杨杲也是肉疼不已。

次日天明,早朝之上,杨杲便向群臣提出了御驾亲征的打算:“诸位爱卿,东都乃是我大隋旧都,其地位想必也不用朕和你们多说。现如今十数万唐贼兵寇洛阳,洛阳外围悉数失陷贼手。朕决意亲自领军北上,统筹指挥三军,争取一举击败唐贼收复失地!”

杨杲话音一落,中书侍郎刘伯温便拱手出列,朗声说道:“东都具有非凡的战略地位,绝不能落入唐贼之手。陛下御驾亲征定能让将士们备受鼓舞,三军用命。微臣以为陛下此举甚善!”

“老臣附议!”

靠山王杨林挺直了背板,出列说道:“西京长安已经落入逆贼李渊之手,若是再让东都洛阳失陷贼手,那天下百姓将会如何看待陛下还有我等?届时李渊贼子手握东西两京,声望必然更甚。老臣请缨随陛下一同前往,哪怕是拼了这把老骨头也要保住洛阳。”

杨杲微微一笑,摆了摆手说道:“太皇叔年事已高,能有这份心朕就已经很满足了。至于上阵打仗,还是让那些小辈们去吧。”

杨杲刚一说完,卢方、薛亮、魏文通、石宝几个杨林的义子便一起出列说道:“陛下所言极是。末将不才,愿代替义父跟随陛下前往洛阳迎战唐贼。”

杨林丝毫没有领情,一双眼睛睁得跟铜铃一般大,声若洪钟:“陛下,古之廉颇年过八十,尚能食斗米肉十斤。老臣今年不过六十有八,如何能算老?”

杨杲见状嘴角轻扬,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微笑,道:“既然如此,那朕就以太皇叔为大军先锋,卢方薛亮二将辅之。”

杨林闻言大喜,当即叩首谢恩道:“老臣多谢陛下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