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磷毒性颌骨坏死病,这是磷矿工人和火柴工人的职业病,尤其火柴工人,大多是干不了重活的老人和孩子,得这种病的人,下颚骨腐烂流脓,牙齿脱落,满身恶臭,肝脏和骨骼也会受到毒害。
随着大规模造纸、炼钢、染布、制皂、烧水泥,带来的是河流、土地和空气的污染,良田被毁,河流变成恶臭的死水。正是因为污染越来越严重,肺结核、肺炎也开始大量流行,这在这个时代也是绝症。
另外一个严重的问题,是这个世界可没有一个身为大德鲁伊的袁爷爷,连早期的玉米和红薯都还没有,小麦和水稻的产量还不足现代世界改良后品种五分之一。现代农业人口越来越少,因为只要少数人务农,就已经足够养活绝大多数人,古代可是完全不一样的。
不过这些事情影响的都是底层的老百姓,中上层人士的生活确实是越变越好了。
赵书文也不是丝毫都看不到,他只是觉得,这是资本积累必要的阵痛,是发展的过程。
顾辞久可是个文科学霸,他成为演员之后,也没有放弃自己的爱好,他知道这所谓的历史发展阵痛是怎么样的,知道欧洲确实就是这么发展起来——华夏有老习俗是给孩子起名叫大蛋、二狗,然后五岁之后立稳了才起正式的名字,其实欧洲也有这个习惯,尤其是工业革命时期,底层百姓就叫孩子一、二、三、四,八岁之后才会给他们起名字,因为十个孩子里八个活不到八岁。
为什么欧洲人少?他们工业革命可是比华国早了快两百年,欧洲到现在很多地方还是地广人稀,就是因为生产力的发达并没让基数最大的底层老百姓得到什么好处,死人死得太多了。
即便一直到二战前夕,欧美底层人的生活状况还一直十分堪忧。之所以后来开始谈人权,开始谈改善,要感谢的是苏熊。罗刹国前车之鉴,让他们看到了锤头和镰刀的威胁,明白不拉拢和善待底层阶级,他们也将迎来红色革命。
但是赵书文跑到这么个古代的世界搞什么基础积累,魏国正是封建的顶峰,虽然有儒家文化熏陶,但面对突然而至的巨大利益,人性是很难经受得住考验的。即便是有良知者提出异议,或者只是说请把这个步子迈得稍慢一点,却一概被赵书文认为是鼠目寸光,或者故意找他麻烦,只是打压或弃用还是好的,被杀害的也不在少数。
赵书文认为,他乃是站在信息大爆炸时代巨人肩膀上的现代人,他是诗人,是科学家,是哲人,是领导者。他从自己脑子里边拿出来的一切成果,都是经过历史验证的,是先进的,是可用的。
赵书文年轻的时候尚且如此,等到他年纪大了,更是只听好的不听坏。
偏偏赵书文是气运之子,所以他活着的时候,乱归乱,但他依旧能够享受繁华太平,可当他一死,立马战乱四起,短短两年间,这个王朝便覆灭了。可因为他而快速发展的科技却并没有断绝传承,甚至流传到了外国,结果这个世界的许多国家科技发展都极其的畸形。
之后短则四五十年,长则百十年,这个世界就或是因为资源枯竭,或是因为污染严重,还有战争崩盘等等原因,世界毁灭了。
如果这个人只是好心办坏事,那还罢了,以剧情中赵书文某些的行为看,他的本性也会有些问题。
赵书文初到的时候,魏国审美贴近盛唐,世人多爱丰腴女子。原太子妃就是一位肥美人,且赵书文到的时候,太子妃刚刚生下长子不到半年,体型还没完全恢复。但从太子妃能够随意进出太子书房看,这夫妻俩该是十分恩爱的。
剧情中,赵书文继承了太子的所有记忆,包括脑海中的和肢体上的,所以到是不怕言行出错。但他第一次见太子妃,若说是不适应多了个妻子,或者觉得是霸占了人家的妻子所以内心有亏,不与太子妃亲近也就罢了,他却是“看见了太子妃肚子上的一圈肥肉,又想这女人已经生了原太子的孩子,只觉得恶心”。
后来太子妃让他废掉,关在冷宫,原太子的儿子让他过继给了贬为庶人的前齐王。
赵书文就算是因为怕身份被揭露,所以害了原太子的妻儿,顾辞久都不会觉得他有错,人要自保,无可厚非。但他字里行间所写的却只有嫌弃,嫌弃太子妃身上的肥肉,嫌弃她是前太子的妻子,嫌弃她思想老旧总想管着他。
顾辞久不觉得太子妃恶心,他只觉得赵书文恶心。
赵书文做的恶心事还不只这一件,原太子的幕僚卫行安是个断袖,只是一开始赵书文没发现,他在前头也明明说过大魏朝民风开放,女子能衣衫轻薄当街骑马,便是断袖也能明媒正娶,相守一生,比他现代还开通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