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侍从皇帝神情中察觉出几分风雨欲来之色,愈发恭敬:“是,奴才这就去宣。”
工部尚书入宫,停留了约莫两刻钟,便面容带笑,出宫去了,倒惹得外头臣工猜测纷纷,心中难安。
不过,待到第二日,朝臣们便知道那君臣二人到底说了些什么了。
几代以来,西南屡有旱事,颇为伤民,只是这两年老天爷给面子,才没酿成大祸。
对此,朝廷早就廷议过,未雨绸缪,意欲疏通河道,兴修水利,廷议之后,这活计落到了武原侯头上。
一听这消息,武原侯便是眼前一黑,宣旨的内侍还没走出去,便口吐白沫,不省人事,府里人大惊,赶忙去请太医。
兴修水利是好事么?
自然是,兴民救民,不能再好半分。
但做好事,可不是张住嘴摇旗呐喊就成,还得有钱啊。
西南水利之事折腾了这么久,还没能确定下来,不就是因为国库了拿不出钱吗。
武原侯回想那日皇帝离开侯府时的神情,以及随即赐婚陈华桐于七王的那道圣旨,心中深感不安,总有种手心儿里的小钱钱,即将长翅膀飞走的不祥预感。
好的不灵坏的灵,没几日,这预感便成真了。
皇帝既然降了明旨,他便担了这差事,心知这会儿武原侯府正被盯着,哪里敢疏忽放纵,忙不迭往工部尚书那儿去,细问此事如何处置,人力调动,钱财配置如何。
工部尚书是个老油子,官场摸爬滚打这些年在,早就知道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将图纸等工部相关的东西交付过去,便一推四五六,满脸茫然,一概不知。
至于银钱如何,那是户部的事情,同他有什么关系嘛。
武原侯唯恐被割肉,满心焦急,略微催问几句,工部尚书便捂着心口说喘不上气,一副快不行了的样子。
这是皇帝倚重的臣子,武原侯倒不敢跟他摆架子,只得铩羽而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