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枢那群混蛋,没几个人用正眼看他,太伤人了。
这个刘仁轨还不错,是个人才,说话还挺好听的。
据此,高良忠提醒道:“刘公入京前,不妨先了解一番此次河东道的事情,或许会对刘公面见陛下有帮助。”
“多谢高公公提醒。”刘仁轨抱拳。
送走高良忠,刘仁轨歪嘴一笑。他自然不是什么幸进小人,对待高良忠客气,那是因为他不想给自己惹麻烦,左右不过一句话的事情,何必得罪这个服侍皇帝的内侍。
在陈仓又待了三天,处理完后续事宜,刘仁轨便启程前往长安,一路上,他打听了河东道发生的事情,方知道自己这个太原令是怎么来的。
正因如此,他有些紧张。因为他清楚,长安之中,盯着太原令这个职位的人绝不在少数。
如果自己要坐稳太原令,那就必须得到陛下的支持。
政事堂。
“陛下,这个刘仁轨,真的能担负起太原令的重任吗?”杨恭仁怀疑道。
他也有心为族中子弟谋划这个职位,没想到还未开始施展,便被皇帝定下了人选。
李智云端起茶盏,轻轻吹了一口,小抿一口。随着他喝茶的时间越来越长,现在他也能品味出茶水的香味甘甜。
“杨相觉得不妥?”
杨恭仁摇头道:“不是不妥,只是臣以为,这个刘仁轨,虽有在地方县为官的经历,但是太原不比地方,非能吏不能理清,臣担心他会让陛下失望。”
“那还是不妥。”李智云总结。
杨恭仁:“”
怎么说着说着又说回来了呢。
杜如晦道:“臣看了这个刘仁轨的履历,发现他在陈仓为官时做的还不错,为人也很是正直。”
薛收颔首,“臣也以为如此。”
薛德音丢掉太原令,他是很心痛的,但是木已成舟,多说无益。
“可我觉得有些冒险。”陈叔达道:“太原此番出现如此重大的案情,就是因为薛德音为官不正,弹压不了地方豪族,这个刘仁轨也没什么经验,恐怕不能胜任。”
听见陈叔达说薛德音为官不正,薛收坐不住了,他反驳道:“非是薛德音为官不正,而是他能力不足,无法妥善处理太原之事。”
他可以允许别人说薛德音能力不行,但是不能让人质疑薛德音的个人品德有问题。
一个人的品德要是出问题,那远比他的能力出问题更可怕。
有句话说得好,不怕不做事,就怕做错事。
能力可以平庸,但是为人的品德却绝对不能出问题,否则谁以后还会相信薛德音呢。
温彦博道:“此事,我倒觉得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