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熙华遇袭之事,并未在朝中引起太大波澜,皇帝与贺鞅似乎有志一同地想将此事按下,哪里还能走漏半点风声?
离皇帝二十圣寿只剩下二十日,群臣一边备好给皇帝的寿礼,一边观望着大将军府的动向。
皇帝对朝中的波澜涌动置若罔闻,每日依旧除去上朝,便去太后处侍疾,哪里还有当年被驱逐出京半分不肖模样?
贺鞅屡次授意大理寺,希望能将太后风疾之事往皇帝身上引,只可惜大理寺卿颇为刚直,认认真真地重审此案,最终发觉首罪仍是轩辕荣,便以谋逆罪论罪,判斩监候,待秋后问斩。
郑王闻言大惊失色,立即入宫觐见,孰料皇帝丝毫不给这皇叔面子,任凭他在宫门口呼天抢地乃至晕厥过去,仍是君心似铁。
一时间这情势反而让人有些看不明白了,若说小皇帝与贺党势不两立,可却也不曾和保皇党走的过近,对血脉相通的宗室还要更疏远些。也不知到了下个月,势单力孤的皇帝拿什么去和贺鞅斗,简直是以卵击石。
贺府连续数日灯火通明,猛将文臣进进出出,心腹幕僚来来往往,丝毫不打算收敛。也不知贺党之间达成了什么默契,这几日上朝时贺鞅看着自己的眼神愈发不善。
轩辕曜不以为意,依旧每日上朝时认真听着,偶尔事涉内廷才让他点个头、用个印,其余时候均由大将军定夺。
他这几年愈发乖顺,加上他和贺熙华的那层关系,让贺鞅觉得还是需先下手为强,否则蛟龙入海、猛虎归山,那可就后悔莫及了。
轩辕曜知他想法,也不拆穿,自顾自地陪他演好这场戏。
这日,轩辕曜依旧去太后处侍疾,只见太后整个人躺在榻上,眼神格外刻毒地看着轩辕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