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页

周俭昌晓得他手段,隔墙不可能有耳,却也忍不住四下张望。

“前日年前最后一场大朝会,贺熙朝竟然在堂上提了个什么十三策还是十二策的,将朝政弊端梳理了一遍,又提出来河西边患,要屯垦屯兵。”

“这是作甚,想做节度使么?”彼时邓党为何能祸乱朝纲,甚至覆灭强盛至极的天启,最重要的原因就是邓党人丁兴旺,且尽数在军旅之中,甚至当时有天下节度使,邓氏三分占其二的说法。

烈祖开国之后,吸取前朝教训,改革府兵制度,使得朝廷对于军队的掌控力大大增强,同时也由于向回纥借兵之故,启朝在西域的控制力也大不如前。

不得不说,贺熙朝提及之事,确实是朝廷大患,也一直悬在轩辕曜心头,预备待亲政后着手一一解决,想不到先被贺熙朝提了出来。

“贺鞅本就是大将军,天下军权尽在其手,何必多此一举?”周俭昌疑惑道。

轩辕曜摇头,“这倒不是,他虽是大将军,可只能调动十六卫,各州之兵,还需三省宰相签押,以及朕的虎符。幸亏文圣皇后三省改制,就是天子也不能一手遮天,仍有宰相牵制。贺鞅为何屡屡受挫,便是三省宰相,他无法尽数收买之故。”

中书省多为士族天下,门下省多寒门贵子,尚书省则兼而有之。开国勋贵如今多是富贵闲人,安享祖宗荫封,唯有张掖侯肃家一直为国守边至今。

“不过周叔你却未猜中,”轩辕曜勾唇一笑,“朝会上贺鞅却竭力反对,中书令赵暲、门下侍中顾璟均赞同,尚书左仆射叶明启从来与贺鞅同声共气,自然反对,于是赵暲便请朕决断。”

“陛下准了?”

轩辕曜笑笑,“贺熙朝的意思朕懂,他想避开长安这趟浑水,加上他看灵煦在泗州数年颇有进益,恐怕也想去边塞建功立业。到底是朕的伴读,朕大方地给了他一个凉州刺史。贺鞅虽不悦,但贺熙朝本人坚持己见,也便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