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页

到底是外人,对临淮县下面各乡里并无多少了解,孙熊便又去找了黄县丞,取了十年前人丁存档对照。

百户为里,五里为乡。

临淮县共有八个乡,四十里,一百六十余村。

孙熊先看总账,临淮县有户二万二千六百三十三,口九万六百七十三,又花了几个时辰的功夫,细细地将各乡、各里、各村人口相加,均确认严丝合缝,才舒了一口气。

想不到小小一个县,竟也有这么多事体,孙熊漫不经心地翻着卷宗,正对着土贡丝布、柳箱、苇簟、糖蟹、鳢鮬发笑,忽而眼神一凝,蹙起眉头——和十年前相比,临淮的壮丁多了五千,口数却只多了四千。

孙熊纳罕地翻阅各乡卷宗,猛然睁大眼睛——太平乡壮丁多了六百,户数几乎不变,口数却少了一百有余。须知本朝壮丁指的是十五到五十五的青壮年男子,口数则得加上老弱妇孺,壮丁增加,口数却减少,从情理上讲怎么也说不通。加上这十余年来临淮风平浪静,无灾无难,这太平乡着实有些蹊跷。

孙熊将卷宗随身带好,转身寻贺熙华去了。

第12章 第三章:暗生疑窦

贺熙华见了卷宗,一开始并未觉得有何异样,直到孙熊修长的手指在太平乡上点了点,略一思索,瞬间面色便是一冷,“此事非同寻常,须得可靠之人前去查探。”

孙熊瞬间便有不祥的预感,果然贺熙华道:“我左思右想,论才具、论品性、论机变,再找不到比君更合适的了。”

“大人谬赞了,学生如今仍是个白身,又才疏学浅,贸然插手,不仅名不正言不顺,更怕坏了大人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