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卫生部呼吁世界各国重视生育问题,为人类文明传递做出贡献。主动牵头与米国交涉,有偿引进人工子宫项目,并建设世界精子银行,鼓励高知女性生育。
同时据英国路透社报道,印度男女比列达到惊人的4:1,记者詹姆道,“中东国家男女比例失衡加剧,仅以印度为例,雾气元年,由于大量婴幼儿感染去世,民众自发采取补偿生育方式,保证儿童成活率。”
“在孟买贫民窟,女性初嫁年纪为13岁,一个23岁的女人,会有至少8次的妊娠经历……高频率流产导致的妇科病、子宫病变、子宫脱垂等痛苦,将伴随她们一生。”
“女性因生育寿命锐减,其中不乏富人阶层的女孩,贫困、缺乏药品、无保护的性生活……可以预料的是20年后,他们会因此付出巨大的代价……”
家庭是社会稳定的樊笼,而女性又是传统家庭组成中不可或缺的角色。
华夏男女比例也达到危险的18:1,剔除大龄老人、幼儿,这个比例还在进一步扩大,政府响应号召,积极推动人工子宫项目落地。
所有符合要求的适龄男女,均可递交生育申请。
后妈帮着算了一笔账,“人工子宫租用费用补贴后九个月也要18万,精子使用费两千三百元一次、卵子使用费四千五百元一次,基本三次配对之后就能保证成功率,前期投入大概25万。”
“最重要的一点,你拒绝自身提取卵子,这个孩子生下来,是和你没有血缘关系的。”
程丹:“我今年四十岁,我很清楚自己的身体条件,其实我更倾向于领养或者收养一个孩子,但前者我不够格,或者说不能保证领养的孩子是否健康,如果再年轻一点,我可以照顾他。”
“后者,只有三代近亲收养手续才好办,但是我观察这么久,也没几个父母死绝的小可怜,我养孩子但不想养他爸妈。”
“唉,”程丹看着后妈说,“你看现在雾气越来越奇怪,没有第三小肾的都是淘汰品……我是年纪到了,不害怕,但怎么能看着一个孩子在自己面前这样呢?”
后妈也在担心程阳小夫妻的生育问题,亲家也表示出资支持人工子宫生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