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61页

作为有开宗立派可能的公孙韵,没可能蹲在家里开宗立派。

公孙韵不是菩提达摩,远没有对方那么多见识和累积。

若公孙韵想有所成,必然需要扩充自己的积累,直到水到渠成才能做到标新立异。

“将熊津都督府的事情结束掉,小韵儿肯定能听到风声,到时候不说回来,至少也会传个讯息让人放心!”

李鸿儒寻思着心中的主意。

他看着裴旻和裴守约提供的百济、倭国蛮夷信息,又有渊盖苏文提及的相关讯息,只觉时机愈加成熟。

在当下,他仅仅只需大唐的援军前来,免得他们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陛下那边已经发兵了,大概半月左右能到达熊津都督府!”

李鸿儒拿着整理的相关定稿寻到了刘仁景,刘仁景大喜,同样告知了一桩好消息。

焦头烂额近乎一年有余,刘仁景只觉终于看到了坐稳熊津都督府都督的可能。

仅仅三千余守军的熊津都督府应对百济复国的遗民军团存在困难,倭国插入更是凶险,若非新罗国和百济国结了死仇各有攻伐,他这片区域早就成了反攻的战场。

“直接开干?”

听到李鸿儒迫不及待打仗的心思,刘仁景不免吞了吞口水,只觉压力有些大。

“援军还没到我手上呢。”刘仁景道:“我也没训练过,直接打仗只怕有些不合适吧?”

“训什么训,直接上,就是怼,哪有不合适!”李鸿儒道。

“你这不讲战争之道,战争没这样打的。”刘仁景劝说道。

“师叔,你不懂纵横捭阖的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