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页

就在柯志成也紧锣密鼓的在暗地里搞事儿的时候,食品卫生监督局的工作人员在叶夭营业的时候找了上来。

食监局的人并不是偷偷摸摸的暗访,而是光明正大的来抽检,还按照这种行动的执行惯例带上了地方台的新闻栏目的记者和摄像。一行四五个人穿着制服,浩浩荡荡。

他们在刚转过街角就看到了这几个夜宵摊,人挺多,大部分都围绕在最左边的那个摊子,这应该就是今天的抽检对象。为首的工作人员一路走来一路观察,发现不管是路面还是摆放的桌椅以及叶夭的两辆小推车操作台上都非常的干净,甚至比高级餐厅的后厨还要干净,几乎看不到一丝的油污和灰尘,锃亮锃亮。

这一下子,他对这家夜宵摊就有了好感,于是看向叶夭的眼神也变得温和。

“卫生抽检。”几人向叶夭亮了证件。旁边的记者和摄像开始工作。

叶夭稍微有点惊讶,但并不意外。她从容的点点头:“稍等,我炒完这盘。”

旁边的食客开始小声的议论起来。这些年食监局对餐饮行业时有抽检,经常上新闻,见怪不怪了。而因为入眼可见的干净,他们倒没有觉得会有什么事情,根本没想到其实这次是一次针对性的行动。

“有没有食材的采购表?”工作人员问。

进货查验制度是他们在对餐饮抽查的一个必检项目,但这种小夜宵摊之前非法经营的多,只属于城管管辖范围,并不在他们的抽查范围。他估计叶夭也很难拿得出具体的采购表。现在鼓励地摊经济,如何在这种趋势下对地摊食品的卫生安全进行管理,也很考验他们的工作能力。

没想到,眼前的姑娘似乎早有准备,从收钱的盒子下面拿出一个文件夹:“给,每日的进货记录我都有登记。”

为首的中年男人接过来一看,出乎意料的做得很细致,每天的进货记录,进货地址甚至到一些食材的批次都非常的详细。他不由得夸赞道:“做得很好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