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乡下一家七、八口人,一年下来的花销,也才不过一两银子。
叶氏的性子软,压根就经受不住娘家的劝说,答应改嫁。
儿媳妇要改嫁,路祖父和路祖母早有心理准备,毕竟寡妇再嫁,官府也都是支持的,所以他们对叶氏的改嫁不意外,只是却没想到叶氏不止要改嫁,还想要把瑶娘带走。
这就让路祖父和路祖母不满了。
瑶娘虽然只是个孙女儿,不能传宗接代,早晚要嫁出去,但也是儿子的骨血,怎么能叫其他人爹?因此路祖父和路祖母是坚决不同意叶氏把路瑶娘带走。
其实叶家也不同意叶氏带走路瑶娘,毕竟带个拖油瓶,再嫁可不好找人家了,但叶氏却不知为何铁了心,非要带女儿一起改嫁,这次即便是娘家劝说也没用。
两家因此一度闹得很是不愉快。
叶氏的嫡亲嫂子,叶大嫂是个精明泼辣的,见劝说叶氏没用,便改变了策略方针,从路祖父和路祖母下手,而且不是恳求,是分析道理。
字字句句都是为路祖父和路祖母打算,说他们也已经是四十好几的人,他们的身体如今即便看着还好,但要照顾两个孩子也实在有些吃力,更不用说路父生病时,家里还借了不少的钱,可没剩下多少积蓄了。倒不如让叶氏把女儿带走,横竖是个丫头,早晚也是要嫁人,让叶氏带走,他们也能省下一份口粮。
不得不说,叶大嫂这番话说的很是有几分水平,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来说,也是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