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如同他所想的那样,他这里才一提起,孟奶奶只略想了一下, 就点头答应了下来。
当然了,她也不是随便就答应的。
不过却随口又问了一句:“小宝,你怎么想起要读书了?”
“因为我不想种地。”阿瑶如是的回答说道,“……村里的李夫子说,若是读书好,将来就可以考秀才,考举人,可以做官,我将来要做大官。”
李夫子是大柳村十余年来唯一一个考中秀才。
“好好,我们小宝就是有志气。”孟奶奶听到阿瑶这话,哈哈大笑起来,摸了摸阿瑶的头发,又补了一句,“……你可比你爹,二叔和三叔,强多了。”
性格素来最为机敏的六姐孟盼,更开口说了一句:“奶,小弟这么聪明,将来一定能考个秀才回来,光宗耀祖的。”
孟奶奶听到这话,更是眉开眼笑起来,说:“我们小宝这么聪明,一定没问题的,况且若是小宝将来能考上秀才,你们姐妹在婆家也更有底气,谁也不敢小瞧。”
孟奶奶说完这话,不说是孟家几个姐妹深以为然,就是阿瑶的爹娘,叔婶,也都露出了笑容,尤其是叔婶。他们没有自己的儿子,女儿将来嫁出去,就只能靠阿瑶这个侄子撑腰,侄子自是越出息越好,这样女儿将来在婆家,才不会受委屈。
……
大柳村里就有私塾,就是李夫子所开设的,他考中秀才的时候,已经三十好几,曾经几次的去参加乡试,但都名落孙山,如今眼见都已经过了知天命的年纪,李秀才这才不得不放弃,开了一间私塾。大柳村依山傍水,这几年来,也是风调雨顺,只要勤快一些,日子也都能过得去,家里有余钱的,也都愿意把孩子送到私塾。
倒不是说要孩子去考科举,当然,也有抱这个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