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福香看着她坚定的眼神,心中若有所动。青青没有退路方能这么一往无前,她为什么不能呢?就算一年后,这个厂子开不下去了,她也有一门手艺,照样可以在家刺绣卖到刺绣厂挣钱,做她喜爱的工作,养活自己,并不是无路可走。

“青青,我也去。”陈福香抿唇说道。

于青青握住了她的手,豪情万丈地说:“咱们一起努力,我相信我们一定可以把厂子办好。”

——

怕电话里说不清楚,陈福香写了一封信,表达了于青青和自己的意思。

过了四天,她收到了徐政委的信,同意了于青青的要求,并且将工资给于青青提到了20块,那边也会给她安排宿舍,让她们尽快安排好过去。

接到了肯定的答复,陈福香和于青青齐齐向刺绣厂那边提出了离职的申请。

这个消息在刺绣厂乃至纺织厂、服装厂这一片区都引起了轩然大波,竟然有人辞掉刺绣厂的铁饭碗,真是疯了吧。这年月,为了顶替工作这种事弄得兄弟姐妹成仇的不少,到了她们这里,竟然主动放弃手里好好的工作,脑子进水了吧!

大家又提起年初的事,都说于青青不安分,心比天高,瞎折腾,她自己折腾就算了,还拉着陈福香这个三级工陪她折腾,一个月四十几块的工资都不要了。大家都暗地里说陈福香傻,甚至在上夜校的时候,还有人拉住陈福香,劝她别跟着于青青疯了,不划算,于青青还是个一级工,她已经三级了,两者没法比。

陈福香再三表示,这是自己的决定,跟于青青无关。但没人相信,大家都觉得她是被于青青给蒙蔽了,看她的眼神充满了怜悯。

刺绣厂里的领导也劝两人想清楚,这可不是儿戏,工作让出去容易,哪天再想要回来却不可能了。但两人都表示,已经想得很清楚了。

确认两人确实要离职后,不少人眼热她们俩正式编制家里又刚好有合适人选的,纷纷提着东西找上门来。

于青青那边直接拒绝了,她想把这个工作留给于红雁。现在各个厂子里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高中毕业后,不能考大学,于红雁要是没单位接受,就得下乡。

错过了这次机会,谁知道两年后能不能给她弄到岗位,这也是于青青选择去部队服装厂闯一闯的原因。她将自己的意思向厂子里说了,于红雁这一年也经常跟着她们做针线活,手上的功夫不错,比于青青有天赋,刺绣厂那边同意了,也算肥水不落外人田。

陈福香这里,虽然上门的人不少,开出的价码一个比一个高,但陈福香不为所动,一是她不缺钱,二来是因为刺绣厂的工作需要一定的技巧和天赋,她可不想弄个什么基础都没有的过来给马主任他们增加负担。她征询了马主任的意思,最后选了一个手灵巧,有一定天赋的小姑娘顶替她的工作。她也因此获得了五百块钱的报酬。

两人在左邻右舍、同事们都还没反应过来之前,就以雷厉风行的速度,火速辞职,将东西打包好,去了部队。

陈福香搬回了岑卫东分的小院,于青青去住服装厂安排的宿舍,一切收拾妥当后,新的厂子也要开工了。

服装厂这边因为资金有限,共购进了30台缝纫机,又从军嫂们手里租了16台,包括陈福香的那台,凑够了46台机器,并向兰市纺织厂购进了一批布匹,就准备开工了。

刺绣厂这边的布料和线等原材料是直接从兰市刺绣厂购进的,兰市刺绣厂产能不足,对兄弟单位的加入非常欢迎,也给了他们不少帮助。

一切准备就绪,军属服装厂就这样开业了。开业当天,领导来揭的牌。

目前厂子里总共有62名职员,厂长是挂名,并不管理厂里的具体事务。领导班子算是个草台班子,陈福香负责刺绣这边的工作,徐嫂子负责服装生产的工作,于青青负责原材料的采购、仓储和销售。

开工后,刺绣这边的工作因为有完整的经验可以借鉴,很快就上了正轨。但服装生产这块的工作却遇上了难题,军嫂们哪怕会用缝纫机,但没有设计、标准化生产的概念,因而闹了不少笑话。

经过商议和整顿后,他们决定先对军嫂们进行培训。

此外,还有衣服的款式也是问题。现在还没有设计的概念,在许多人眼里,衣服嘛,就是根据尺寸做就是,无外乎就那几种样式,干部装,中山装,衬衫……

但这样的衣服谁都会做,乡下的裁缝也会做,太没有竞争力了,经过调查,他们发现,上海那边来的衣服哪怕比本地生产的要贵不少,仍旧不少人买,所以服装厂这边也决定仿上海的款式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