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粪池起源于西方, 最早被用来蓄肥。
只见纸上画有一个长方形,被均匀分成三格。左格上方有一根斜管, 这是入口,用来连接厕所,将臭物排入第一格化粪池。
这根管子比较长, 距离池底只有两尺(约46厘米)高。
“脏东西排进去以后,重的会慢慢沉下去, 上层是水。”时月在第一格上方画了几条波浪线, 代表水。
“第一格和第二格之间是一堵墙,把两个地方分开, 然后在这墙上方,留一根管子。”
时月在分界线上方画了根管子∶“这样第一格里, 经过初步沉淀的脏水就会进入第二格。”
她画了一个箭头, 表示流入。
由于大部分粪便较重,在第一格就沉入了池底, 它们会在这种厌氧发酵的环境里水解,杀死大部分的虫卵后,腐化为熟肥。
然后上层污水经过管道进入第二格,在这里继续第二次沉淀。
“第三层也是一样的, 经过第二次沉淀的污水进入这里,再进行一次沉淀。”
经过三次沉淀的污水, 基本只剩下水了, 这些水会经由一根排水管, 接入整个排污系统,远远地排到城外去,在那里再进行污水处理。
慕容野看了很久,指着第一个池子底部∶“那,这些东西,如何处理?”
污物并不会因为沉淀就慢慢消失,时月指着池子顶端说∶“所以,每一层上面不要封死,用来定时清污。”
早期的化粪池是需要定时清理的,一般为半年或者一年。
时月小时候,一到清理的季节,村里会大喇叭通知,谁谁家到谁谁家,几点几点清化粪池,大人小孩都得在清理前解决完人生大事,否则清理途中厕所是不能使用的。
时月说∶“这些经过大半年沉淀的污泥,挖起来就能做农家肥,我想干脆将清理的日子定在秋收后,沤过冬肥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