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2页

内邦虽然打着邦国自治的名分,其实那都是用来忽悠老百姓的,看起来最具备权力的地方自治议会,都只有参政议政那点可怜的权力,更何况是其他部门?

虽说欧罗巴的平民们弄不明白欧罗巴联邦帝国的邦国政体的权力划分,但那些知识分子和上流社会的人士,心里还是很清楚的。

邦国就是欧罗巴联邦帝国的直属地方政权!

跟欧洲传统的封建制度有着本质上的区别,欧罗巴联邦帝国的中央政府,没有规划任何一块直辖领地就能看出来。

至于外藩,则是俄罗斯王国和奥斯曼王国两大附庸国。

外藩跟内邦完全不同,外藩除了有限的军事义务(宗主国在战争期间,附庸国需要派军队配合作战),和占据税赋一半的上贡外,其余的权力都可以做到独立自主。

相当于半殖民性质的国家。

欧罗巴联邦帝国对这些附庸国唯一的威慑就是军事力量,看上去不太靠谱,连个驻军都没有,但对于现在的欧罗巴联邦帝国而言,完全够用了。

只要亚历山大一世和奥斯曼的苏丹不发疯,他们绝对不敢挑衅欧罗巴联邦帝国的宗主权威,哪怕有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的鼎力相助……

第五次反法战争的结束,除了缔造出欧罗巴联邦帝国这座恐怖巨兽外,也让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的国际影响力降到历史最低点。

别说是被坑惨了的俄罗斯王国和奥斯曼王国,只要是知晓第五次反法战争的国家,都对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的军事力量抱有极大的质疑。

其中最大的损失就是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刚刚成型的印度殖民统治,在第五次反法战争结束后,突然出现大规模叛乱。

叛乱的首领都是印度的土邦贵族,他们在得知第五次反法战争的结果后,以为不列颠人的战斗力不过如此,想要谋求印度独立,摆脱不列颠的吸血鬼统治模式。

结果是显而易见的,叛乱刚爆发不久,印度叛军就被不列颠的红衫军打的节节败退……

很显然,印度土邦贵族只知道第五次反法战争的结果,并不知道具体过程,他们根本无法想象欧洲战场的残酷与枪炮的普及度。

以至于绝大多数印度土邦贵族,还在用滑膛枪搭配冷兵器的战术对付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的红衫军。

结局自然是屡战屡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