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恰相反的是,奥地利帝国是非常注重工业改革的君主制保守国家,国内人口稠密,工业成品是奥地利帝国对外贸易的主要盈利点。
莱茵同盟成立后,很多投降的邦国和城市统治阶层都没有遭到法军的清洗和替换,而是要求他们进入巴黎觐见伟大的法兰西皇帝。
这个条件从法理上讲无可厚非,毕竟莱茵同盟的宗主国就是法兰西帝国!
只是,很多邦国的统治者都没有返回莱茵同盟,而是躲避在维也纳或者柏林等中欧大城市,等待机会。
这里面就包括教皇庇护七世。
停战条约签署后,撒丁王国的皮埃蒙特地区被割让给法兰西帝国,法兰西帝国在皮埃蒙特地区成立了一个新大区。
意大利半岛则被法兰西帝国合并为一个统一的意大利王国,除了西西里岛上的西西里王国没有被法军占领外,其他地区都被纳入到意大利王国的版图中。
意大利在李维的手中,第一次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统一!
意大利王国的国王是一名投靠法兰西帝国的托斯卡纳大贵族。
在法兰西国防军势如破竹的攻势下,意大利地区的顶层贵族群体不出意外的产生了叛徒,而这种身份高贵的叛徒理所当然的被李维政府当成典型对待,新成立的意大利王国就是给这些榜样安排位置的。
当然,他们在上任之前,都必须到巴黎跟李维见上一面。
李维不求意大利王国的军队能帮助自己打仗,李维也不敢让自己的军队成为意大利军队的盟军!
李维只要保证意大利王国的军队能维持意大利本土的稳定即可。
这段时日驻留意大利地区的意大利军团可是被游击队弄的苦不堪言。
最可恶的是,这些游击队并不是底层的大多数人组成,法军还不能放开手脚执行‘三光政策’,否则游击队只会越打越多。
这是促成李维没有直接吞并意大利地区,而是成立意大利王国的主要因素。
李维不可能长期在意大利地区驻留大量的军队,三万人的意大利军团分散到意大利半岛根本形不成野外作战集群,一旦跟奥地利帝国再次开战,只会被逐个剿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