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聊的话题无非就是和这次比赛有关的一些问题。
他打开手机之前保存的文件,是一个表格,上面记录着一些人的名字。
“参加这次学术报告的人挺多的,主要是看本科生和硕士生在数学思维上的创新能力……”
“我们的计划这次算是剑走偏锋,毕竟这个猜想是很多年前提出来的。”
周粥认真听着。
魏平远给她指了指表格上的几个名字。
“这个是庆大的祁连风,他是划过数学界近三年来最被看好的新生力量,这个杨渊是燕大的,基本上和祁连风齐名,他在国际上已经发表了好几篇高水准论文,据说准备去哈密顿的数学系做交流,而参写国际数论权威书籍的史密斯教授已经同意成为他的导师……我在三年前作为协助者参与过上一届比赛,当时他们和我同级,但是我只能在台下看着他们侃侃而谈……”
说到最后一句话,魏平远的声音有点低落。
周粥安静听着,她想起最近看过的那两本书。
那种灵光一现的灵感造就的各种猜想和数据,在很大的层面上将所有的数学学习者分为天才和平民两种类型。
而很多热爱数学的人终其一生也不能取得天才万分之一的成就,在数理化这条道路上,天赋是真的很重要。
也难怪魏平远在说到那两个人的名字的时候,会不自觉的表现出失落。
她道:“时间会改变很多。”
魏平远摇了摇头,道:“这次比赛我们重在参与,奖项一共有三个等级,巨人创新奖、金球创新奖、和特别激励奖,我的目标是金球创新奖,至少不给沪旦丢脸,不过巨人创新奖有两个名额,金球创新奖有五个名额,要拿到估计还需要经过一定的竞争。”
周粥露出一个符合社会期待的微笑,像是在安慰:“会的,不用担心。”
说完后不久,她合上眼皮,径直睡了过去。
魏平远叹了口气,心想:今年他还会再次受到三年前那样沉重的压制吗?他把这几个月来的努力细数了一遍,没有得出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