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余喜穗说,皇帝陛下以皇后并太后的名义,在城外起了几座大粥棚,专为那些流落街头的乞丐施粥,又盖了些临时的茅草屋供他们过冬,凡五十以上、十岁以下的贫弱老幼,还能领到棉衣和棉鞋。
除此之外,皇帝还派出好几支队伍,远赴辽北、西塞、南疆等地,施以“送温暖、送爱心活动”。而那些队伍之中,无一例外地,都带上了红薯的种子。
这到底是积福,还是另有因由,余喜穗说不清,红药却是知晓的。
因为,徐玠一手创办起来的“梅氏商社”,亦在其中。
红药无声地叹了一口气。
徐玠去辽北了。
他要将红薯的种子与种植技术,带去那个他两世里念念不忘之处,更紧要的是,他要借此机会,摸清辽北的军情、商情与民情。
第219章 来客
红药用力刮着手里的笤帚,肩膀不由自主地往下塌。
徐玠走了。
好吃的没了。
话本子也没了。
难受。
虽她亦知晓,徐玠此行乃是大事,若此事得成,则他这些时的布局,便能看出成效。
为此,徐玠还特地让李九牛带来一封很长的信,信里说了,明年上元节时,他才得重返京城。
而返京后,他便要着手士林之事,以诗言志、以文立身,再辅以词章雅调,将前世落于徐肃并徐婉贞身上的才名,尽拢于己身,力求于二十五岁之前,开宗立派。
男儿有此大志,红药自为他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