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夜送来的食盒丰盛,主食是索饼,配的是梅干菜烧饼,另有干贝烧小萝卜为汤。
初春的小萝卜最鲜甜,只拿鸡汤和干贝同烧,别样清甜的滋味就吊出来了。
至于索饼,做法很简单,只是揉面费工夫。和面时要加入一半鸡蛋一半水,反复揉压,直至光滑后撒粉切面就成了鲜面条,这费的功夫大半都在揉面上。因为加了鸡蛋的缘故,面条软硬适中,可以切得极细薄,清水下锅不浑汤,略煮就可以捞起来。
阿翘面前的那碗是汤面,碗里的汤料只有金钩、熟猪油、葱花、酱油和几滴芝麻香油,热汤浇进去,细细的面条,淡淡的鸡蛋黄色,青绿小葱花,吃起来有韧劲又非常柔软,又鲜又香。面碗的侧面还卧着个焦黄的荷包蛋。
而苏蘅自己眼前的这碗是拌面,佐料都是一样的。
只是苏蘅好吃辣,此时辣椒还未传入,碗中便放了碾碎的胡椒和川椒取其辛辣刺激的口感,若拿汤冲开反而不香。干拌之后每根面条上都裹着细细的川椒碎,别样鲜辣。
无论是外间的餐店还是公主府中的厨司,时人做汤饼往往喜欢将汤饼和菜糊肉羹同煮,口味虽然不差,但是吃多了却让苏蘅更怀念起阳春面、白菜鸡蛋汤面这样清清爽爽的面条的好处来。
今天吃到这阳春面,热热一口下去,只觉通体舒快。
阿翘是越州人,越州人多爱吃梅干菜。
千年以后,越州的那位大文豪还在家书和小说中反复写到这家乡的干菜,“乌黑的蒸干菜和松花黄的米饭,热蓬蓬冒烟”,看语文课本也能把人馋得打滚。1
苏蘅把一碟梅干菜油渣烧饼推到阿翘眼前,满眼期待,“快尝尝!”
春娘按照她的法子复刻的烧饼果然和前世吃过的差不多,只是更为精致。